当你病愈康复时,你第一个想感谢的是谁?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妙手仁心的医生,却很少有人会想到她们——护士。她们头戴燕尾帽,穿梭在每一个病房,打针、发药、输液、铺床,还有,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内容,她们的工作很枯燥也很平凡。但只有同行才深知这背后点艰辛,“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看似简单的打针输液,却紧系着康复的每一丝希望。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即将来临,在这之前,本报记者走进医院,首次深入西南医院各科室护理组,走近重庆那些最美护士的工作,看看她们都有哪些护理绝技!
捍卫生命与肿瘤患者的尊严 是她们的目标
肿瘤科护理组是一个拥有3名护士长和50名护士的护理团队,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35名,平均年龄27.5岁,虽然护理队伍人员年轻,但个个兢兢业业、努力拼搏,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捍卫生命、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想尽一切办法,用实际行动书写出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展现出白衣天使的无私大爱。
精心护理 只为降低他们到痛苦
“在我们肿瘤科,很多患者的生命是用天甚至是小时计算的,他们被疾病吞噬,被疼痛折磨,看着那张张充满孤独和绝望的脸,我们的心无时无刻不被撞击。”肿瘤科的护士长胡绍毅在该科已经工作了21年,她乐观开朗,笑眯眯地说。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时,患者除了家人以外,她们是与病患接触最多的人,不仅要配合医疗护理他们,还要以大爱去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在周而复始的繁忙中,她们以细致再细致地精心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患者的痛苦,用温和更温和的真诚笑容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对尊严的维护。
一位病人临终前的感谢
对肿瘤病人的护理与其他病人不同,不仅需要精细的操作降低患者的痛苦,还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严。曾有一位终末期直肠癌的男性患者,连家属都嫌弃他,对他不理不睬。护士每天为他洗脸、擦浴、翻身,还与家属沟通、交流,争取他们的配合,由于他是人工肛门,每当肛门袋一打开,阵阵恶臭充斥着整个病房,当他的家属都躲得远远的时候,在他身边的却是护士。护士一边为病人清洗造瘘口,还一边微笑着安慰他。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平时连抬手都没有力的患者,在他临终的当天,却费力地用笔在纸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在其他医院,我看到是一个或者几个天使,但在你们这里,我看到的是一群天使!感谢,你们是在用打江山的精神来保我的命啊!”护士孟琪对此特别感概,“看到他的留言,我百感交集,这是心与心交流的积淀,是爱与爱碰撞的火花!这不仅是感谢,更是理解、信任、肯定和褒奖!此时此刻,一切的一切都值了!”
2013年获重庆市“天使杯“优秀护理团队特等奖。获校、院优秀护理团队7次,有两名护士长获三等功奖励,南丁格尔护士2名,院校个人优秀奖励18人次,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撰写和发表护理论文50余篇,病员锦旗和表扬信60多幅、篇。
肿瘤科护理组的愿景: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他们甘心做绿叶的角色,为维护生命护航!
非典、H1N1、埃博拉 他们一直在抗病毒最前线
西南医院感染病科护理组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鲜肉”集体,共有45名成员。其中护士长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9名、护师18名,共产党员9名,硕士1名,本科生32名。在抗击病毒的一线战场上都曾留下他们的身影,从抗击非典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再到2015年抗击埃博垃病毒病,护理组的每个成员都勇于奉献,创造了零感染,零纠纷,零投诉;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开展;为国际、国内病人提供了细致贴心的护理服务。
奔赴抗埃博拉前线 严苛到每一张病床的摆放
感染病科是一个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临床一线科室,不管是2003年SARS期间,还是2009年甲流侵蚀,在特殊或新发传染病流行时期,科室医务人员一直都奔赴在最前线。当2014年埃博拉病毒病吞噬人类生命时,感染病科5名骨干成员不顾危险、主动请缨参加了解放军援利抗埃医疗队远赴利比里亚。
从开始组建援利医疗队到诊疗中心的交付启用,全面把握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从前期的专题研究到奔赴一线,从思想教育到专题讲座,从物资准备到培训演练;从传染病专科医院每一项制度的建立到每一个流程的制定;从每一个标志的制定到每一套防护用品的准备;从每一件清洁物品到每一张病床摆放;从每一名医护人员的穿脱PPE到每一位ETU工作人员的培训;毛青主任和游建平护士长作为医疗队的首席专家和总护士长,始终亲力亲为,担任了重要的工作,其他三名队员向德栋、夏杰、徐宝艳也在方案研究、流程设计、病房建设方面做出了努力。在利比里亚建立医院、招聘人员、开展培训后,医院共收治65名患者,确诊5名埃博垃,成功救治3名患者中,队员们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彰显医务工作者本色。
“三心”服务 温暖每一位病人
“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换取患者的放心,用我们的热情赢得患者的满意。”这是感染病科护理组一直坚守的理念,这看似一句口号,但在实际工作中,她们却是在每一个环节都在践行这一句诺言。
在护理工作服务中,她们坚持“三心”服务,即让病人感到舒心,放心,安心。为此,护士们在病区建立便民箱,便于病人日常生活所需,做到贴心服务;建立信息反馈卡,及时收集病人反馈的服务信息,利于改进服务质量;主动为交通不便的病人寄送化验结果及药物,为病人就医诊治、康复保健等提供方便、送去温暖。由于工作细致负责,医德医风好,如今已收到病人感谢信及锦旗近百面。
近年来护理组被评为重庆市巾帼文明岗、创建院内基础护理示范病房,多次荣获南丁格尔团队,优秀护理组、优秀团支部称号。游建平护士长在抗震救灾中荣立三等功、以及全国卫生系统护理岗位巾帼建功标兵;杨莎护士长荣获院校优秀共产党员及四美护士;护士罗红霞、郑少琴、胡亚君、陈静、张怡、分别被评为全院优秀聘用人员、院嘉奖、南丁格尔护士、优秀护士、四美护士。
历经28年 他们见证和守护着美丽蜕变
西南医院整形外科创建于1988年,历经28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四个病区,开展床位100余张,12个专科手术间的整形美容专科医院。这支由59名护理人员组成的队伍,作为整形美容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护理团队承担了美容咨询、临床护理、手术配合与护理、术后换药拆线及康复指导等工作,见证和守护了无数个美丽蜕变的奇迹。
护士分组包干 临床护理“无缝”对接
在医疗行业有这样一句话:“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护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给每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扎实娴熟、温柔细致的临床护理,整形外科护理组强化基础护理,突出实践技能,着重提供多项人性化护理服务,实行护士分组包干责任制,做到临床护理“无缝”对接。
在整形外科,护士不单单是落实医生的治疗措施和医嘱,还必须具备及时对病人的病情作出观察和判断,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的能力。在这里,如何为患者提供更舒适、贴心的护理服务成为了护理组努力的方向,而不只是“打针、发药”。
从救火英雄到罕见巨型肿瘤 他们征服极限
不要以为整形外科护理组仅仅只是护理整形求美的人们,这里还有先天后天畸形的病人,其中“抱出一团火,救出一车人”的英雄战士梁强就曾是他们的病人。在救治梁强的过程中,精心细致、全面过硬的护理是最重要也最繁琐的任务,但是护士们没有丝毫的怨言,“用英雄的精神救英雄”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在大家的细心呵护和无微不至的护理下,重伤后皮肤损毁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梁强,经过886天的住院治疗后,终于康复出院,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指导员。
在无数的挑战中,四川农民郭千安也是护理组曾经面对的一大难题,他身上的巨大神经纤维瘤占体表面积60%以上,在求诊国内四十多家医院无果后,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走进了西南医院整形科的门诊。在整个的治疗和手术过程中,护士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术,征服了郭千安术前术后各种护理难题,征服了国内外同行。
此外,在“抗非典”、“5.12”汶川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也都有他们的身影。在玉树地震救灾中,整形外科护士李娅萍作为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中唯一的女护士奔赴玉树前线参与救援,是护理组的榜样。
对美的追求 也是护理组的必修课
整形外科护理组从事修复与创造美的事业,也深知生活中的美存在于各个角落,需要他们去用心感受,学会欣赏。因此,护理组的护士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绘画,练习手工、摄影,排练舞蹈、唱歌……在科室的走廊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出自于护士灵巧双手的书法、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手工艺品,参与各项活动的留影。
近年来,整形外科护理组参编整形美容专著3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5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多人多次在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以及西南医院的护理操作比赛、演讲比赛、礼仪竞赛中获奖,其中包括重庆市“健康重庆杯”护理技能大赛金奖两项、五一劳动奖章一枚。两名护士长,先后荣立三等功各一次,4位护士长均被评为第三军医大学和西南医院优秀护士长。获得南丁格尔护士、护理操作技术能手、“四美护士”等荣誉称号的护士更是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