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尊重生命的名义——记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吴欣娟 2016-04-15 10:04 来源于:未知
█在金街银街之间如履薄冰 我一直感觉,协和医院在北京的位置颇有意味。它恰恰夹插在号称“东方广场”的王府井和东单之间。在这两条被商家号称脚踩寸金、寸银的大街上,随时到处都喧哗、展示着来自全北京、全中国的繁华和熙攘。而协和作为全中国最顶尖的医院,每年每月,都在以她的“救死扶伤”与金街、银街并存共生。 总有一位衣着朴素神色安静的女性,她除了外出学习、除去法定休息日,每天都会很不起眼地被裹挟在“金银”之街的滚滚人流中,大清早走进协和,到夜晚天黑后再悄然离开医院往家赶路。 她叫:吴欣娟,是协和医院护理部的一名护士。 就这么平平常常跨世纪从1981到2016地走着、走着;经吴欣娟亲手护理和救治过的危重患者,已逾万人之多。而这样由亲手实践而出真知的临床护理经验,又让她从理论角度探索出诸多卓有成效的护理模式,并名副其实地成为当今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护理学专家之一。但如果真要实事求是概括吴欣娟30多年如一日护士之路,我以为只用八个字形容就足矣了: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1、从茶园清香走向救死扶伤 1958年,吴欣娟出生在北京铁道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最初也曾经对她的将来事业寄予过很高期待。可是当女儿参加高考时自愿填报“护理专业”,却让当父母的多少感觉有点失望,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干护士不但又累又苦,而且当年社会上还流传这样一番“不体面”的职业歧视说法:女不当护士,男不干警察。 还在吴欣娟上小学年代,有一次她因患急性肠炎住进医院,当时有一位温和细心的护士阿姨,在病房里对她的护理照料和温暖传递,让她从那时就崇拜喜欢上护士的职业。吴欣娟后来这样说起:“在别人眼里,护理职业也许只代表又脏又累,可从我的第一次住院,就切身感受到了作护士的纯洁与高尚。” 上世纪90年代初,曾有一位老专家因患重病住进协和,他经过长时间观察吴欣娟后曾作出这样的评价:“她就是那种让人第一眼看上去,精神气质非常简朴与内向的人。”可那位老专家仅说对了一半,简朴内向确实是吴欣娟气质的底色,其实她内心也相当敏感。但这敏感,却经常只表现在她对人和自然的细心观察之间。 在吴欣娟上小学之前,她就跟随被下放的父母一起到了四川农村。有一次,她坐在茶田旁边瞧着一位老农仔细修剪茶树上的枝叶,她当时好奇地问:“您,不累吗?”那老茶农停下手说:“我累呀!”可他随手摘下一片茶叶伸到吴欣娟鼻子前,她当时闻了一下,小声说:“真香!”然后老茶农朝她一笑又去干活了。这件乡村小事让她从那时起,就记下了不只光用嘴巴表达的深长意味:园丁的辛苦,就为一片茶叶的清香! 尔后吴欣娟又回到北京初中毕业,再有农村插队的经历,亲眼目睹过乡下人缺医少药的生存现实,因此对她来说,所谓“民间疾苦”,并不是从书本上记住的一个成语,而是从小长大具体生活的切身体验。所以当吴欣娟19岁一结束插队经历,她没跟父母商量过半句,就自作主张毅然报考了北京协和护士学校。 1981年从护校一毕业,吴欣娟就被分配到协和医院外科。那时大病房里只有十五、六名护士,每天却要护理五十多名重症患者。时间没过几个月,和她一起分配来的有几个护士,就因为受不得这份累和苦,很快就找门路调离了护理岗位。但吴欣娟丝毫不为所动,她反而干起普通护士,不但日渐心定并且还越干越有兴趣。正所谓:内心的信念坚定,才能让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前后无悔。 2、用苦和累为患者送上安慰与真情 那还是吴欣娟最开始当护士时:外科病房里的小晚枝是个患有严重先天性马蹄足的3岁孤儿。从她一沾上病床,就处处敏感、不爱说话,甚至总对周围情绪警觉甚至对抗。但吴欣娟每天早晨一进病房,就先到小晚枝床前,甭管她用什么样的眼神瞪自己或闹脾气,她都先俯下身笑着小声问:“晚枝,晚上睡觉冷吗?”“你今天想吃什么?”以后她不是给小晚枝端来热汤饭菜,就是送她新玩具和小衣服。稍有空闲,吴欣娟就依在她身边,用自己并不伶俐的口才给她讲故事。小晚枝是心里揣着一块冰住进这个医院的,但终于有一天,她一头扎进吴欣娟怀里大哭着喊出了:“妈妈……”小晚枝后来出院了;但吴欣娟一有空还会把她从福利院接到自己家里小住几日,让这个已经被家庭遗弃的“女儿”,经常从她身边切身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随着吴欣娟护理实践时间越长,她也在不自觉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护士哲学”:“仅仅熟练掌握护理知识与手段,那只算技术合格,还不能算是称职。因为一名真正的护士,对患者不单要认真细致,还要让他们直接感受到医护者的内心温度。” 曾有一位年轻胰腺炎患者,他一身枯瘦住院之后除了整天要求注射杜冷丁,根本就不配合其它任何治疗。吴欣娟从最开始对他并不了解,到后来跟他从病情到心情到生活,人一句半句到深入交流;直到有一天他眼里憋着泪对吴欣娟敞开心扉说:“你就是我亲姐。因为我曾经吸毒,爹妈已经抛弃不要我了……”他这么一说,吴欣娟的眼泪先就掉下来了。之后她就多次给患者父母打电话,耐心劝他们一定要来医院看望自己的孩子。之后他从心里接受了吴欣娟的诚心与告诫,马上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有位身患晚期胃癌的老知识分子,从1997年吴欣娟还个普通护士,到2004年她已经担任护士长,七年间老人在同一个大病房里三出三进。由于病情折磨,老人的心情越发恶劣,甚至有年轻护士输液时针管一下扎不准,都会造成他的很大痛苦,因此有些护士就对护理他敬而远之。但是吴欣娟在详细了解过这位老人的所有情况之后,只要她当值病房,就会抢先来到病床跟前,一边技术精准地为他操作输液,还一边跟他聊天开玩笑。在这位老人临终之前,他甚至这样形容吴欣娟的本事:“本来每次扎点滴,对我都是很大折磨。但只要吴护士长一到,事情就变成了一个挺享受的过程。” 恰恰这位老人的儿子,又是个眼光刻薄的记者。在他最初为父亲陪床时,还好几次和病房护士直接发生过激烈冲突,甚至放话要写到报纸上去。但经过他对吴欣娟的长久观察,却请求对她作一次采访。被吴欣娟屡屡婉拒之后,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要求,直到有一天胆囊炎发作,又被那记者当面堵住,吴欣娟这才勉强同意随便聊聊。可是当她把记者领到自己平时歇班的角落,却让他当场说不出话来:一位整天高度疲劳、紧张工作的护士长,间隙休息之地,竟是旁边塞满卫生拖把、扫帚的半隔贮藏室!为了能让那记者坐得稍微舒服一点,吴欣娟硬把他按在那贮藏室的一条狭窄床上,自己搬出一个马扎,就窝着肚子坐在病房过道里和他聊;其后一个小时中,她随时站起离开去应对病房里发生的种种临时情况,而且还不断会有护士过来,询问她这事儿那事儿。结果就让这拖了很久的聊天采访最终还是没能完成。 又经过记者在陪床时更长时间的从旁细致观察,他后来在采访中这样写道:“在我父亲离开人世的那段最后时光里,吴欣娟不但让我亲身感受到什么才叫‘白衣天使’;而且也让我从以前对护士这个职业,由轻视而尊重再到钦佩!父亲住院期间,每当吴欣娟值夜班时,她手里总会握住一个微光小电筒,轻手蹑脚寻走每一张病床,小心观察患者的任何细微变化,轻轻为他们拭去额上的汗、掖紧被角、扶正水瓶中的花枝…… 成为护士长的吴欣娟,不单自己对工作慎之又慎,同时对病房里其他护士,也从来要求严格一丝不苟。但我从没见她对同事、下级,有过一次大声教训或喝斥。本来就内向少言的她,最擅长的还是以行为默默去‘身教’于人,而不是用更多的说话、道理作为标准。在父亲住院之前,我原来根本就不知道南丁格尔是哪国人和干什么的,可恰恰就从吴欣娟这里,才让我明白了什么才叫病房里的‘提灯女神’,并从此成了南丁格尔迷。” 3、面对《南丁格尔誓言》的忠诚
为了让自己的护理水平,能随时紧跟世界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吴欣娟在完成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之余,还挤出种种缝隙时间攻尖英语、掌握计算机技术、包括对更高层次人文与社会意义护理学理论的勤奋钻研与广泛实践。并于1991年赴美国LOMA LINDA医学中心进修半年。 1996年,经教育部、卫生部批准,协和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护理学院——北京协和护理学院。并由此正式启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吴欣娟在从事临床护士实践整整19载年过四十之后,又于2000年申报在职研究生,并在通过考试后成了班里年龄最大的一个“老同学”。凡上过护校的人一般都了解,北京协和护理学院的护理学硕士最难考同时也代表业界最高水平;然而三年后令所有教授、老师和其他同学咋舌意外的却是:吴欣娟不但最先完成毕业论文、最先获得学位,而且还领衔英语和西综合考试成绩的第一名。有言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有谁了解,在此前曾有多少夜晚,当别人已入熟睡之际,她还手捧专业之书孜孜以不倦;又利用工作之余仅有的周末和假日,翻阅查考资料。也正是因为有如此“与时俱进”的不懈求索精神,才让吴欣娟由一名当年的护校中专生,之后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尔今又担任了北京协和护理学院的副院长。 长期而厚实的护理实践,再加上对理论的锲而不舍,又让吴欣娟在学术上遍地开花。她先后在医学期刊上发达护理论文70余篇。由她撰写的并主编的《医院临床护理质量安全评审指南》、《北京协和医院护理管理手册》等专著,一直都被业界同行公认为护理专业的难得宝书。 4、是白衣天使就要在最危急时刻展开翅膀 2003春夏那一场不期而来的SARS疫情,让全世界都谈非典而色变。而那时的吴欣娟,就在治疗颈椎病才出院第二天,脖子上还套着颈托,就立即开始了超负荷的工作。在火速参与完成本院SARS病房改造之后,又主动请缨去支援整形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重症SARS病房工作。那里当时住着全北京乃至全国最危重的非典患者,护理他们,就意味着每天都与死神面对面。当时也有个别业内人员由畏惧而到逃避,但吴欣娟却从无半步退缩。她脸对脸地给病人擦拭口腔、吸痰、翻身、喂饭,每次操作都抢在前边。一次,一个危重患者的呼吸机由于气道压力过高而报警,她冲上去一看是因为插管出口粘住痰痂发生堵塞,当时想也不想,伸手就将那沾满SARS病毒的痰液直接抠了下来。当时重症病房的一位患者这样说:“在她的身后,我真的看见了天使的翅膀!”而在吴欣娟心里,什么才叫“护士”?护士就是能在患者的最关键的危难时刻,立即挺身而出去和他们共命运。所以她说:“一身白衣不是天天披在身上摆样子的,而要在最危急的时候,以它作为救死扶伤的献身标志!”就这样,在非典肆虐北京全城的整整两个月时间里,吴欣娟没休息过一天。可由她带领的协和医院1300多名护士,却奇迹般实现SARS的“零”感染。 在殊死抗击SARS那段时日里,吴欣娟当时才10岁的女儿,因为太想妈妈了,就让爸爸带她来到医院。但等在医院门口的隔离线之外竟然整整5个小时后,才看见吴欣娟满脸疲惫从SARS病房走出来,女儿一见妈妈这样,马上大哭起来。而吴欣娟当时无力地依在隔离线之内,也只能远远朝女儿招招手,一家三口就这样可望而不可无及地默默以泪告慰。 2005年9月5日晚上10点,北京某建筑工地突发水泥灌浆支撑架倒塌事件。当时有 4名外地民不慎坠入施工池里,当场就被混凝水泥裹住身体,顷刻间生命危在旦夕。吴欣娟那时刚从外地出差回到家中,一接到医院电话,她顾不上歇息片刻,就直奔协和急诊室,并在路上火急联系护士长,安排监护床位、药品、心电监护设备等急救设施。吴欣娟前脚刚迈进协和急诊室,受伤工人后脚就被送到了。因为四位伤员的胳膊之前一直被水泥和污渍所浸泡,即使经过再三清洗,仍然完全看不见任何一根血管,但如果不能立即为伤员进行输液,他们就将陷入生命更垂危的境地。说是迟,那是快,就在身边年轻护士不知所措时,吴欣娟硬是凭她三十年来“功到自然成”的护士直觉与经验,眼神发亮瞄一瞄,手起针落就四下,静脉输液套管已成功置入所有伤员如青铜色的手臂之上。就这样,经过持续抢救5小时之后,四位危急民工的病情逐一平稳,吴欣娟却一头栽倒在他们的病床旁边。
5、让协和护理精神不熄不止 有道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吴欣娟自己就是从最基层的病房,一步一步走到当今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位置之上的,所以30多年的身体力行让她深知:护理要发展,人才就是最大根本。 在她的摸索与带领下,协和医院护理部,改革以往多年“大锅烩”的培训模式,制定出了新护士、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主任护士的全套培训计划,并鼓励各科护士进行在职继续教育,从而形成了具有协和特色的在职护士可持续整体培训体系。目前,全院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已达85%以上,远远高于国内其它医院平均水平。 世界红十字会曾定下这样的基本人道宗旨:“尊重生命,向一切受难者提供援救。” 而吴欣娟从事护理事业凡30年,她每一天、每一年所做的护理工作,也许谈不上有多么显眼醒目或怎样卓越伟大,而唯有每时每刻的恪尽职守。但她却以自己“尊重生命”的博大仁爱之心,始终都在朝向“务谋病者之福利”的崇高誓言步步迈进。 也有不少后来的年轻护士,她们一边感叹吴欣娟三十年如一日于平凡中所完成的种种事迹,同时更惊讶究竟是怎样的内心动力,才可能让她如此前行并矢志不渝?吴欣娟的回答也很单纯:“干了这么多年护理工作,我心里就总忘不掉小时候那位老茶农摘下的那片茶叶。还有他身边那到处一派清香。” █“提灯女神”悄悄来到身边 从1981开始,就在吴欣娟一步一步经过北京的“金街”、“银街”走进协和整整三十年之后,“提灯女神”不声不响来到她的身边。2011年5月12日,吴欣娟获得了由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第43届的最高授予——南丁格尔奖章。以表彰她“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致力于救护伤病员”的默默努力。 |
...
静态防压疮床垫2号...
适用于老年人、长期卧床者、大小便失者 预防褥疮产生...
产品名称:海绵防褥疮垫...
静态防褥疮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