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护网 首页 临床 护理管理 图文 查看内容

取消编制,就能实现同工同酬?

2016-7-27 13:18| 查看: 1270| 评论: 0

取消编制,就能实现同工同酬?
2016-07-27 13:18 来源于:中国护理管理

  早日实现真正的同工同酬,一直是护士们最大的心愿!不管是编内还是编外,我们要的仅仅是——公平!

近日,一条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7月22日,人社部召开2016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王晓慧)

   

随着这条消息的发布,“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这一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2015年5月19日,北京市公布《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公立医院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但将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161819xcfvidwthrwst6h9.jpg.thumb.jpg

 

随后不久,5月28日,深圳卫生计生委出台《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未来深圳的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

 

实际上,在北京下发改革制度之前,医疗体系内部就曾经要求医院逐步走出事业编制的桎梏,向一个更加自主和自由的人事制度过渡。这主要是配合解决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推行“医生多点执业”,所面临的“人”的问题。试图通过破除传统的编制制度,打破“身份”障碍,将医生从“单位人”解放成为“职业人”。

 

众所周知,编制原本只是一个管理手段,与编制相对应的是其所附带的人员财政拨款,其中包括一个编制日常所需的成本以及人员日后退休金的支出等,说编制人员是“吃皇粮的”并不过分。现实中,“编制人员吃肉,非编制人员喝汤”的局面由来已久。可以说,编制制度确实是影响现代医院管理的障碍之一。在医院里,有限的编制大部分留给了学历更高、在领导眼中“地位”更重要的医生,导致大部分护士成为“合同工”,从事同样强度的护理工作,却拿着微薄的薪水,“同工不同酬”。

 

此外,公立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往往优先考虑编制内人员,对于非在编护理人员,长期的高职低聘必将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合同护士无法参加医院的职称晋升。同时,由于传统的“身份”观念,实际人事管理中,多数编外人员的科研、晋升、出国、培训等各方面的机会均逊于编内人员,导致编外护士思想波动大,离职率高。并且,由于编制内外的巨大差异,容易造成护士招聘求职中的“腐败不公”和“暗箱操作”,影响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从这些角度看,公立医院“去编制化”对于护士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编制”同时也意味着稳定的工作和明确的身份。以北京为例,“编制内给户口”这一项福利,就能让多少优秀的人才挤破脑袋想要“入编”!况且,医院一旦失去了“皇粮”这块补贴,护理人员现有的薪酬会不会受到影响?作为医院里想当然的“弱势群体”,会不会再次成为牺牲者,在收入上“被开刀”?

 

这些都有待于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逐步观察和探索。“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这一人事制度改革,能否成为撬动“同工同酬同待遇”这颗顽石的杠杆,还有待进一步观望。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