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柳辉艳 金陵晚报记者苏丽萍 最近常有报道,骨质疏松频袭年轻人,都向医生求助。可日前,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在线》共同发起的“天使不折翼——关爱医师营养与健康”项目的调查发现,全国约53%的医护人员都存在低骨量症状,6.4%的医务工作者处于骨质疏松状态。 昨天,记者从南京鼓楼医院获悉,该院门诊接诊的骨质疏松患者中1/3都是医护人员。 调查:53%医护人员存在低骨量症 据悉,这项研究是从2013年开始的,主要在全国进行抽样医院的全院医务人员骨密度筛查,目前已覆盖19省/直辖市,入围抽样筛查医院130家。 数据显示,我国医务人员有53%存在低骨量症状,男性总体呈现低骨量趋势,女性骨密度数值则要略好于男性;而在所有科室中普外、护理、老年科、内分泌科的医生骨健康状态排名最后;50岁以上的医务工作者的骨量明显呈低骨量状态,其中女性医务工作者绝经后的骨密度值明显呈减少趋势。 特点:女性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华教授表示,骨密度值的总体趋势随年龄的增加而呈减小的趋势。低于50岁的医务人员骨密度值基本正常,高于50岁者骨量低下则呈上升趋势。 在女性医务人员中,绝经前骨密度值在正常范围内,绝经后骨密度值呈明显减少。“女性直接进入高危人群范畴。”林华教授如是说。 临床:医护人员骨质疏松占门诊30% 林华教授表示,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几乎没有什么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可能就是患者骨折之时。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特别重要。据悉,有些患者仅仅是弯下腰刷牙时就已经骨折了。 “这已经是发展到很严重的状态了。”林华教授说。另外,他也坦言,目前医务人员找他看骨质疏松疾病的已经占到日常门诊的30%左右了。一方面,医护人员有相应的医学知识,知道骨质疏松的危害,另一方面,也显示的确在临床中出现大量的骨质疏松的医护人员患者。 分析:八成以上医生感到工作压力大 在研究会现场,林华教授作了低骨量医务工作者骨质疏松筛查干预与治疗的报告,该报告作为医师大健康管理模式的倡议和方案的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后,记者联系上林华教授,他表示,在医生群体中,83%的医生感到工作压力大;超过90%的医生表示睡眠不足;近80%的医生没有日晒或无固定日晒时间;饮食不规律导致医师群体出现普遍的“隐性饥饿”,这些因素导致医护人员健康状况堪忧。 林华教授表示,目前来说,骨质疏松只能缓解没法治愈,因此,有些患者使用染发膏等化学用品,饮食过咸或过油,牛奶很少喝或几乎不喝等,这些都会导致骨质疏松。因此,需要进行专业检查,接受专业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