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我国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治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可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入的装置有小容量雾化器(small-volumenebulizer)和加压定量吸入器(pressure meter dose inhaler,pMDI)。 推荐意见1:使用未配备雾化功能的呼吸机时,如需进行雾化吸入,建议选择定量吸入器、超声雾化器或震动筛孔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以免影响呼吸机的送气功能(推荐级别:E级)。 推荐意见2:如需使用额外气源驱动的喷射雾化器,需适当下调呼吸机预设的容量或压力;密切观察患者,如出现触发不良造成通气不足,需更改模式或支持力度,以保证有效通气量。对慢阻肺患者,尽量采用压缩空气驱动;如采用氧气驱动,需适当下调呼吸机预设吸氧浓度(推荐级别:E级)。 推荐意见3:应用持续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时,建议关闭或下调基础气流量;当基础气流关闭时,建议将雾化器置于吸气肢管路距Y型管15cm处;当基础气流存在时,建议将雾化器置于加热湿化器进气口处(推荐级别:E级)。 推荐意见4:使用小容量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时,在呼气端连接过滤器以吸附气溶胶,避免损坏呼吸机内部精密部件;过滤器需定期检测或更换(推荐级别:E级)。 推荐意见5:在呼吸机送气初摁压pMDI,两喷之间间隔15s,使用前上下摇动pMDI即可,两喷之间无需再次摇动(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6:机械通气应用pMDI时,宜选择腔体状储雾罐连接(推荐级别:C级)。 推荐意见7:将PMDI及储雾罐置于吸气肢管路Y型管处(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8:雾化吸入时,可不用关闭加热湿化器;如应用小容量雾化器需适当增加药量;如应用pMDI需连接干燥的储雾罐,使用完毕后立即取下(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9:如果使用人工鼻,雾化吸入时需将其暂时取下(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10: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入的药量及次数较普通患者适当增加(推荐级别:C级)。 推荐意见11:应用低密度气体输送气溶胶可增加肺内沉积量。必要时可选择用压缩氧气或空气驱动喷射雾化器,用氦-氧混合气体输送气溶胶(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12: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需要使用小容量雾化器吸入时,宜用T管连接;雾化同时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可增加进入下呼吸道的药量(推荐级别:E级)。 推荐意见13:雾化吸入时,尽量减少呼吸机管路打折,避免使用直角弯头(推荐级别:E级)。 推荐意见14: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通过监测使用前后呼吸力学的变化来反映其疗效(推荐级别:E级)。 五、无创通气时雾化吸入 推荐意见15:无创通气患者接受雾化吸入时管路和面罩应尽可能地密闭;雾化器宜置于呼气阀与面罩之间(推荐级别:D级)。 (1)用蒸馏水30~50ml稀释药物,注人雾化罐内,将罐盖旋紧,放入水槽内。水槽内放冷蒸馏水250ml,液面高度约3cm,使浸没雾化罐底的透明膜。将水槽盖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