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浓缩血小板 储存方法 血小板应尽快输用,因故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室温下放置,每隔10~15分钟轻轻摇动血袋,不超过半小时,不能放4℃冰箱暂存。 输入要求 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一般每分钟80~100滴,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注意事项 1、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受到损伤; 2、摇匀时出现云雾状说明有足够数量的血小板,无云雾状可能血小板数量不足,疗效差; 3、如发现血袋内有细小凝块,可用手指隔袋捏散,再轻轻摇匀; 4、如同时输几种成分血,应优先输用血小板。 二、新鲜冷冻血浆(FFP) 储存方法 融化后的FFP应尽快输入,因故融化后未输的FFP,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输入要求 要求输注速度快一些(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准),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注意事项 1、输注前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或较多气泡不能输用; 2、融化后的FFP应尽快输入; 3、血浆应在37℃水融箱中融化,最好用特制的血浆融化器融化,不可在室温下放置使之自然融化,不可在自来水中融化; 4、血浆只要求ABO血型同型输注,不要求做A、B、O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三、普通冷冻血浆 储存方法 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 输入要求 护士应根据医嘱在3个8小时内按计划分配用量,分别计算好每分钟滴速,勿在单位时间内忽快忽慢。 注意事项 输注前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或较多气泡不能输用。 四、冷沉淀 储存方法 不宜在室温下放置太久,不宜放4℃冰箱,也不宜再冻存。 输入要求 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而且要用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速度快速输入。 注意事项 1、冷沉淀不能与血小板同时申请,如同时申请应先输冷沉淀; 2、冷沉淀一般同型输注,不要求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五、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 2、少白细胞红细胞 3、洗涤红细胞 4、冷冻红细胞 储存方法 室温下放置不超过半小时。 输入要求 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10毫升,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 六、白细胞 储存方法 室温下放置不超过半小时。 输入要求 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10毫升,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 七、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的注意事项 1、采集血标本之前应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防止找错人; 2、采血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 3、一位护士最好不要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血标本,因为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试管中的风险; 4、最好不要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因为标本被严重稀释会导致错误的检测结果; 5、因故需要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先抽取的5ml血弃去,再取血标本; 6、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应作标记说明,否则将干扰配血; 7、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标本要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再送检; 8、配血用的血标本应不抗凝或用EDTA抗凝,一般需要5ml,不得少于3ml; 9、受血者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者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10、如果患者最近的红细胞输注发生于24小时之前,现在又要输注红细胞,最好重新采集一份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重新采集血标本的原因是患者接受供者红细胞后受到免疫刺激,可迅速产生针对供者红细胞的抗体。因此,为确保患者始终接受配合的血液,新鲜的血标本非常必要; 11、患者需要反复输血不必每天采集血标本,但血库应每隔3天进行一次抗体筛选,随时了解是否有新的不规则抗体产生。 八、在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 1、血液取回后,避免剧烈震荡或加温,应在4小时之内输注,不得自行储血; 2、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允许将血液长时间地放在室温下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病房有温度监控冰箱例外)。 3、在输血前由2名护士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液有无溶血、混浊及凝块等; 4、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临输血前,护士应到病人床边核对受血者床号、让患者自述姓名、血型(RH因子); 6、核对及检查无误之后,遵照医嘱,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病人; 7、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毫升),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8、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9、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必须用0.9%无菌生理盐水将管路冲洗干净; 10、输血结束后,空血袋在常温下保留24小时,交叉配血单粘贴在病历中; 11、如发生输血反应,应按照“患者发生输液(输血)反应应急程序”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