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进入‘病房’,我已感受到他的沮丧。”“病房”里,两位年轻的中国护士单佳欣和吴唐安娜正在照护一位刚刚“入院”的外籍“病人”。慢性肾病和药物滥用令“患者”虚弱无力,心情沮丧。两位小护士用流利的英文与患者和家属悉心沟通,细心照护。 昨日(17日),2018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举行,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院校以及国内知名护理院校的34支代表队参赛。 图说:2018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举行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 单佳欣和吴唐安娜是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15分钟的比赛里,除了为患者评估病情、喂药、称量体重和健康宣教等规范的专业操作外,两个姑娘掖被子、提床栏、系鞋带等很多“小动作”打动了赛场上的评委和观众。这支参赛队也获得了国内学校组一等奖。 “在交流的时候,这位患者的神情木然,语音语调之间也透露着沮丧,我们也感受到他患病后低落难受的情绪,就想要照护好他,帮助到他。所以那些‘小动作’也就自然而然了。”单佳欣今年已进入毕业班,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实习,临床的实践也令她在比赛时能更快速进入角色,与患者共情。 两位姑娘还想更好地安慰“患者”,但毕竟英语并非母语,除了“take is easy(放轻松)”之外,就不知道说什么了。本次大赛邀请了7支境外队伍参赛。大赛期间,两位选手还特地和国外的同学们交流,像他们讨教如何更好地对病患“温柔以待”。“他们教了我们不少,比如可以通过双眼真诚建立沟通、轻轻拍肩膀以示鼓励等‘肢体语言’。”小单说。 本届大赛以“慢病照护,健康促进”为主题,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说,大赛不仅关注护理技能的提升,更注重护理技能与人文关怀、护理技能与人类大健康之间关系的思考,这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实践+人文”DNA双螺旋育人理念相契合。同时,大赛赛制与模式以“世界护理技能大赛”为参照而设计,旨在全面考核选手的职业素养,培养国际化高水平护理人才。 上海市教科院院长、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在致词中说,值此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之际,2018年第八届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隆重举办,上海健康医学院传承进博会精神,以“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张开双臂、喜迎八方来客。他说,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3.60万人,已占总人口的33.2%。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疾病发生率占53.9%,慢性病致死占总死亡人数的86.6%。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和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呈现“高龄化”、“慢病化”状态,这已经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民生问题。上海健康医学院坚持“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始终将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连续8届举办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为上海的护理国际化教育做出了贡献。上海市教委已将该项赛事列为2018年、2019年支持举办的上海市级学科竞赛。 经过8个小时的激烈角逐,除上海健康医学院外,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获得国内医院组一等奖,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获得国际组一等奖。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