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护网 首页 相关 政策法规 查看内容

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要点全面解读

2018-11-26 16:27| 查看: 5559| 评论: 0

导语

 2018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指南制订流程,对指南重要内容、证据级别及推荐类型进行了评估。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实践,充分应用中国证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预防干预、诊断评估、分类分层、治疗管理指南

来源:中卫护研院


要点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5%、46.1%和 16.9%。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要点2: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

要点3:

要点3A:诊室血压测量步骤

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

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cm、宽12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首诊时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SBP或DBP的2次读数相差5mm 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3分钟时测量。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要点3B: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

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

家庭血压监测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要点4: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SBP≥140 mmHg 和(或)DBP≥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 1 级、2级和3级。

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 4 个层次。

要点5:

要点5A: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决定给予降压药物,同时干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强化降压的治疗策略,以取得最大的心血管获益。

降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Ⅰ,A);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I,A)。

要点5B:降压治疗策略

降压达标的方式: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Ⅰ,C)。

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140/90 mmHg 和(或)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启动药物治疗(Ⅰ,A)。

要点5C: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和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

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

1)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增加钾摄入(Ⅰ,B)

2)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Ⅰ,A)

3)     控制体重,使 BMI<24;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Ⅰ,B)

4)     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Ⅰ,C)

5)     不饮或限制饮酒(Ⅰ,B)

6)     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每周 4-7 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Ⅰ,A)

7)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Ⅱa,C)

要点5D :降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考虑逐渐增加至足剂量。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 24 小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对血压≥160/100 mmHg、高于目标血压 20/10 mmHg 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I,C),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

对血压≥140/90 mmHg 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I,C)。

要点5E:器械干预进展

鉴于目前有关去肾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证据仍不充足,因此该方法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不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要点5F:调脂治疗

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患者,应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积极降压治疗以及适度降脂治疗。

对ASCVD风险低中危患者,当严格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血脂水平不能达到目标值者,则考虑药物降脂治疗。

对ASCVD 风险中危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他汀治疗。采用中等强度他汀类治疗(Ⅰ,A),必要时采用联合降胆固醇药物治疗。

要点5G:抗血小板治疗

高血压伴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推荐进行抗血小板治疗(Ⅰ,A)。

要点5H:血糖控制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

血糖控制目标:HbA1c<7%;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或高峰值血糖<10.0mmol/L。容易发生低血糖、病程长、老年人、合并症或并发症多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

要点5I: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

易发生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如合并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心功能降低),推荐使用 RAS抑制药物(尤其ARB),以减少房颤的发生(IIa,B)。

具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应按照现行指南进行抗凝治疗(I,A)。

要点5J:高血压伴多重危险因素的管理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合并多重危险因素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基础。

建议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患者适当补充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补充叶酸(Ⅱa,B)。


要点6:

要点6A:老年高血压

全部回复(0)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