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 ![]() 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 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 ![]() 生物性职业暴露 指的是护理工作中病原微生物对护士机体的伤害。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机体诱发各种传染病性疾病,直接威协到护士的安全与健康。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昆虫、动植物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护士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各种感染属于医院内感染。 感染源: 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护士自身 环境储源 护士与患者、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衣物和用具等接触密切,执行注射等有创操作时发生针刺伤的几率很高,因而容易受各种生物性有害因素的侵袭。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结核病、AR等。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 菌尘传播 体液/血液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 病毒的传播 饮水/食物传播 生物性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危险性 大多数的职业暴露不至于引起感染 引起感染的因素包括:病原体的种类;什么样的接触;接触的液体量;接触患者体液中病原体的含量,机体自身抵抗力 ![]() 1997-2005年我国HIV职业暴露事件统计 防护措施-标准预防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了“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必考虑其诊断),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标准预防的概念 医院内所有区域内应当采取标准预防,针对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即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预防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工作中可能污染双手
![]() 此照片表明的是一个ICU(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将手置于血液琼脂平板后24小时的状况。 洗手依从性现状 国外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40%左右 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更低,有近50%的医护人员在不洗手的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的,洗手合格率也仅有35.6%~73.63% 洗手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五个指征 ![]() 洗手方法 ![]() 正确干燥双手 ![]()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可见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宜使用速干手消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在接触不同病人的间隔中,使用速干手消液清洁双手,即使在双手没有明显被污染的情况下也应如此。 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按照洗手的步骤,双手相互揉搓,揉搓时注意覆盖整个手部的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整个双手达到消毒的目的 个人防护用品PPE ![]() 口罩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戴口罩的程序
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不正确戴口罩 ![]() 手套的使用 手套的作用:屏障作用,防止交叉感染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戴手套注意事项
防护措施 01控制感染源的防护措施 隔离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按规定程序处理污染物及废弃物 02保护易感人群 改善营养,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 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 减轻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 化学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指工作中所接触的有毒化学物质所致的危害。例如:化学消毒剂、细胞毒性药物、水银、麻醉废气。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氯制剂、戊二醛、甲醛、过氧乙酸等,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在杀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皮肤黏膜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引起皮炎、眼炎以及过敏性哮喘等,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炎症、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 长期接触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记忆力衰退以及肺的纤维化。 化学消毒剂的防护原则 接触化学消毒剂应带好手套、防护眼睛和口罩,尽量避免消毒剂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 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里,立即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果未稀释的化学消毒剂溢出到桌面,应用布吸附液体,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表面。 配制消毒液时浓度要准确,浓度过高会增加对皮肤黏膜的损害。 使用可蒸发消毒剂时要密封保存。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容器加盖。 注意开窗通风。 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 最严重的毒性反应――骨髓抑制。主要表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远期毒性――生殖系统毒性。表现: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儿致畸作用 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出现过敏反应 化学药物的危险因素 药物准备和使用过程中 从药瓶中拔出针头时导致药物飞溅 掰安瓿时,药物粉沫、药液、玻璃碎片向外飞溅 从针筒或排气管中排气 针筒中药物过多(绝不能超过容积的3/4) 连接管、输液器、输液袋、输液瓶、药瓶的渗漏和破裂导致药液泄漏 更换输液管道时发生药物渗漏 溶药时未减压,拔针时造成部分药物喷出 化学药物的危险因素 操作注射过程中 针头脱落,药液溢出 玻璃瓶,安瓿等在运输过程中或使用中容器破裂后药物溢出 护士在注射过程中意外损伤自己 废弃物丢弃过程中 丢弃被细胞毒药物污染的材料 处理体液或排泄物 处理吸收或沾染了接受细胞毒药物治疗患者体液的被服或其它织物 清除溅出或溢出的药物 化学药物的污染途经 直接接触 呼吸道吸入 消化道摄入 化学治疗的自我防护 常规化疗操作时,有相当数量的药物污染空气并可能被操作者吸入。这个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并制定出方案,提出化疗防护2个原则: 其一,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与抗肿瘤药物接触 其二,尽量减少化疗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治疗的职业防护 ![]() 汞泄露管理制度 血压计(含汞)、体温计(含汞)出现“汞外溢现象”时,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实行“第一接触者负责制”。汞泄漏的应急处理:
收集外溢汞的流程 ![]() 物理性职业暴露 温度性损伤: 烫伤(热水瓶、热水袋) 烧伤(易燃易爆的氧气、乙醚) 灼伤(烤灯、高频电刀) 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诊断和治疗(放射性皮炎、皮肤溃疡坏死) 紫外线(皮肤红斑、紫外线性眼炎) 物理性职业暴露 噪音: 机器、仪器、物品的移动 锐器伤: 护理人员最容易受到的职业暴露。感染的针刺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过针刺伤直接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锐器伤 锐器伤: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碎玻璃、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针头刺伤后危险性有多大? 研究资料显示: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率为0.33%(20/6135) 容易发生锐器伤的环节 操作前: 准备物品的过程中被误伤 操作中: 掰安瓿、抽吸药液的过程中;各种注射、拔针时患不配合、患者或其他人突然移动时误伤自己 操作后整理用物时: 整理治疗盘或治疗室台面时被裸露的针头或碎玻璃扎伤 丢弃过程中: 注射器、输液器毁型时,双手回套针帽时 手术中 传递剪刀或刀片、手术缝合,锐器处理时 废物处理: 垃圾分类不彻底,将锐器随手丢在黄色垃圾袋内,导致处理垃圾的工人被扎伤 常见的职业暴露 ![]() 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锐器伤伤口处理流程
锐器伤的处理措施
运动功能性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 站立劳动姿势:髋、膝微曲,自然收腹,双侧臀肌向内侧收缩,使骨盆前旋,腰椎变直,腰骶角减少,脊柱支撑力增大,有利于减少身体重力对腰椎和腰骶关节的损伤 坐位劳动姿势:坐位时,调好座椅高度,以膝关节自由屈伸,双足自由着地为宜。 搬运患者注意使用辅具 半弯腰劳动的姿势:保持下腰部伸直、两足分开与肩平行,使重力落在髋关节和两足处,降低腰部负荷 弯腰搬重物的姿势:先伸直腰部,再屈髋下蹲,后髋、膝关节用力,继之挺腰,将重物搬起 集体抬重物姿势:每位护士均要挺胸直腰,先屈髋下蹲,后同时抬起重物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劳动姿势:定期变换姿势,减轻脊柱负荷。 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避免长期站立,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在站立过程中,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自姿势,适当、轻微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站立时,可让双腿轮流支撑身体重量,可适当做踮脚动作,促进小腿肌肉收缩,减少静脉血液淤积 休息时,抬高下肢,自我按摩 穿弹力袜或捆绑弹力绷带 加强腿部运动 心理社会性职业暴露
一定要有自我防护意识! 职业防护,关系你我他! |
中文名称:当代护士外文名称:Today Nurse创刊时间:1993年语 言:中文国内刊号:CN...
...
静态防压疮床垫2号...
适用于老年人、长期卧床者、大小便失者 预防褥疮产生...
产品名称:海绵防褥疮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