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占体重40%,细胞外液占体重20%(血浆占体重5%、组织间液占体重15%)
二、细胞外液是构成人体内环境,是沟通组织细胞之间和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媒介。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Na+、主要阴离子是cl-、Hco3-、HP0₄²-、so₄²-和有机酸及蛋白质。细胞内液最主要的阳离子是K+,主要的阴离子是HPO₄²-和蛋白质。正常血浆渗透压:281-310mosm/L。渗透压的稳定是维持细胞内外液平衡的基本保障。
三、体液及渗透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渗透压感受器主要分布: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但渗透压变化时刻影响抗利尿激素分泌。
四、血容量和血压等非渗透性变化通过:容量感受器和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影响抗利尿激素分泌。
五、机体水分不足或摄入过多的食盐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口渴。高渗透压(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的排出
高渗透压(抑制)→醛固酮分泌(降低)→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增加Na+的排泄,减少水的排泄。
六、内环境相对稳定是机体各种生理功能发挥和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前提。
七、体液平衡失调分为:
(一)容量失调 细胞外液量等渗性减少或增加,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无明显改变,如等渗性缺水。
(二)浓度失调 细胞外液量减少或增加,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改变,如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三)成分失调 细胞外液中钠以外其他离子浓度发生改变,不会明显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如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酸中毒或碱中毒。
二、水、钠代谢紊乱: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毒。
(一)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钠和水成比例丧失,血容量减少、细胞外液迅速减少、细胞内液稍减、血清钠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外科最常见的缺水。
1、病因:①消化液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腹泻。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体液丧失于第三腔隙)如:腹膜后或腹腔内感染、肠梗阻。③大量抽放胸腹水,大面积烧伤。等渗性缺水不及时处理→高渗性缺水。补充过多的低渗液→低渗性缺水或低钠血症。
2、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但不口渴。体征:舌干、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体液丧失5%(25%细胞外液)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症状。体液丧失6-7%(细胞外液30%-35%)严重休克。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3、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增高。   ②血清Na+、cl-无明显降低,尿比重增高。
4、治疗:①消除原发疾病。②静脉输注平衡溶液(乳酸钠与复方氯化钠混合液、碳酸氢钠与等渗盐水混合液)或等渗盐水。平衡液内电解质含量与血浆相似,等渗盐水的cl-含量高于血清cl-含量,大量补充导致高氯性酸中毒,大量输液选用平衡液更合理和安全③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快速补液以恢复血容量。④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钠和补钾,以免低钠和低钾血症。
5、评估:①生命体征:心率加快、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降低、肢端湿冷等血容量不足表现。②皮肤弹性:捏手背或前臂皮肤松开,若持续20-30s后才恢复原状,提示严重体液不足。③口腔黏膜:出现干燥、吞咽困难,提示体液不足。④静脉充盈程度:颈静脉去枕平卧位不充盈,提示细胞外液不足;手背静脉在手下垂5s内不充盈,提示细胞外液明显减少。
6、护理措施:①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处理原发疾病
②补液:根据生理状况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严格遵循定量、定性、定时
定量:
⒜生理需要量:体重第一个10kg*100ml/(kg*d)+体重的第二个10kg*50ml(kg*d)+其余体重*20ml/(kg*d)=「1500+(体重—20kg)*20ml」*(kg*d)。65岁以上老年人或心脏疾病实际补液应少于计算量。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量:100ml/(kg*d)
⒝已经损失量(累积损失量):体重丧失1%补液:400-500ml。第一个24小时只需补充½量,第2日再根据病情及辅助检查补充其余½。
⒞继续损失量(额外损失量):体温每升高1℃:补液3-5ml/kg。中度出汗:500-1000ml(含钠1.25-2.5g)。大量出汗:丢失1000-1500ml。湿透1套衣裤:1000ml体液计算。气管切开24小时:800-1200ml。
定性:缺什么补什么。
ⓐ生理需要量:氯化钠4-6g=生理盐水500ml。氯化钾3-4g=10%氯化钾30-40ml。5%-10%葡萄糖溶液1500-2000ml。
ⓑ已经损失量:等渗性缺水:平衡溶液。
ⓒ继续损失量;按实际丧失体液成分补充。
定时:先快后慢,第1个8h补充总量的½。剩余½后16h内均匀输入。
③记录24h出入量:尿量是反映微循环灌注的重要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