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在降低住院患者意外事件中的应用 ... ... ...

发表于:2015-2-5 11:03:00 5121 来自: 甘肃
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在降低住院患者意外事件中的应用
2015-02-05 11:03 来源于:网络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在降低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按人院时间将23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将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住院的116例患者 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3—12月住院的117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干预组患者人院后,护士运用自制精神 科“六防”风险评估表(防冲动、防外跑、防藏药、防自弃、防跌倒和防噎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结果 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实施分层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 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次数、发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发生3例,发生率为 2.56%,对照组发生24例,发生率为2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18. 67,P < 0. 01)。不同 性别、年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 > 0.05)。干预组不同分型、不同病程患者意 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对照组不同分型、不同病程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 63,7. 79;P <0. 05),精神分裂症和病程1年以下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最高,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62,23.45;P<0.01)。结论采用精神科“六 防”风险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分层护理,可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病科,医院;住院患者;“六防”风险评估表;意外事件
精神科意外事件是指患者突然发生的人身操作及破坏 行为,是难以预料和防范的,属于非医疗过失意外事件。极 少数患者系在意识不清醒、冲动状态时发生,但更多的是在 意识清醒、精神病理作用下,有预谋、有计划、有对象的,因 此,精神疾病患者为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加强精神科 患者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1],发生精神科意外事件无疑是对 护理安全的最大冲击,对患者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 的[2]。为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根 据以往各病区发生意外事件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制定精神 科“六防”风险评估表,并根据评分结果实施分层护理干预, 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我 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233例,人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 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者。将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 住院的11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71例,女45例;年龄 15 ~61岁,平均(34. 25 ±8. 24)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 94例、躁狂症15例、抑郁症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平 均病程(3. 84 ±0.62)年。将2012年3—12月住院的117例 患者设为干预组,其中男68例,女49例,年龄16 ~ 60岁,平 均(35. 15 ±8. 12)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92例、躁狂症 16例、抑郁症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例;平均病程 (3. 75 ± 0.5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等方 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具有可 比性。
(二)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患者人院后按 精神科护理常规和分级护理制度进行护理,置患者于一级病 房工作人员视线下活动,护士根据医嘱(防冲动、防外跑、防 藏药、防自弃、防跌倒、防噎食和一级护理)和主观经验观察 病情,重点患者严格重点交接班,每班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 录,精神症状稳定后即改二级护理,每15分钟巡视1次。干 预组患者人院后,当班护士按照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 (防冲动、防外跑、防藏药、防自弃、防跌倒和防噎食)对患者 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划分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 (高风险每天评估,中风险3 d评估1次,低风险每周评估 1次),实施分层护理干预8周。具体如下。
1.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的制定:结合以往工作经 验、患者发生意外的原因、临床表现等制定精神科“六防”风 险评估表。主要依据患者既往史(“六防”行为和药物反应 史)、不良嗜好、精神症状的支配(幻觉状态和妄想状态)、情 绪行为(兴奋、躁动状态和精神委靡)、自知力、治疗依从性、 药物不良反应、生理因素(年龄>60岁,咀嚼功能减退者,饮 食、环境和作息时间不习惯)、社会支持系统(得不到家人或 朋友的帮助和对家人或朋友冷漠)、服务因素(工作人员态度 粗暴和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等10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将 各项得分相加得到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评分分值,总分为 28分,共有3个分值(0 ~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发生意外 事件的风险越大。风险评估表信度系数0. 85,效度系数0. 95。于人院时由当班护士利用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每班护士动态观察患者变化,责任护士确认,病情变化时 随时评估,护士长审核签名后收回,回收率为100%。当班护 士按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风险评 估总分>10分、既往史某一单项分与任何2项单项分累加> 5分均为高风险,护士每天评估1次;风险评估总分5 ~9分、 既往史某一单项分与任何一项单项分累加>4分均为中风 险,每隔3 d复评1次;评估总分在5分以下,既往史某一单 项分与任何一项单项分累加在3分以下均为低风险,每周复 评1次。评分说明:(1)既往史: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获得信 息,如既往有“六防”行为之一或以上且发生意外造成后果者 (无论轻重)评2分,有行为之一或以上但未发生意外后果者 评1分,无“六防”行为则评0分,并在相应文字上面打“V”; 有药物不良反应者评2分,无则评0分。(2)不良嗜好:有评 2分,无则评0分。(3)精神症状的支配:患者存在幻觉或妄 想症状则直接评2分,无则评0分。(4)情绪行为:患者躁狂 状态有冲动行为予约束保护评2分,未约束保护评1分,患 者情绪低沉有自弃行为予约束保护评2分,未约束保护评 1分;情绪平稳则评0分。(5)自知力:患者无自知力评 2分,自知力部分存在评1分,有自知力评0分。(6)治疗依 从性:患者不安心住院、极不配合治疗(担心服药对身体有 害、曾有过药物不良反应体验)评2分;患者在劝说下表示安 心住院,督促下配合治疗评1分;能安心住院,配合治疗者评 0分。(7)药物不良反应(多药合用或剂量偏大所致):无锥 体外系不良反应评0分;轻度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唾液分泌 减少或口水外溢)评1分;重度(吞咽反射减退、步态不稳者) 评2分。(8)生理因素:年龄> 60岁直接评2分;咀嚼功能减 退者评2分;患者饮食、环境不习惯评1分;作息时间不习惯 评1分,反之则评0分。(9)社会支持系统:得不到家人或朋 友的帮助评1分,反之则评0分;对家人或朋友冷漠评1分, 反之则评0分。(10)服务因素:工作人员态度粗暴评1分, 反之则评0分;患者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直接评1分,反之 则评0分。护士根据评估分值,结合精神症状的判断,确定 风险类别。
2.干预组的护理干预:根据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评 分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一览表上作三角标 记,黑板上“六防”标识下方对应写上患者姓名和风险等级 (高、中、低)。红色:防冲动,绿色:防外逃,黄色:防藏药,黑 色:防自弃,蓝色:防跌倒,粉色:防噎食,在床尾系上由彩笔 注明的“六防”标识和风险等级的卡片,并写上护理措施。 (1)高风险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的左上角作红三角标记。 由于患者精神症状比较多样,不愿住院治疗,人院后安置在 一级单人病房专人看护,清除一切可能发生意外的不良因 素。责任护士协同当班护士制订护理计划,包括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当班护士每天检查护理措 施完成情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行走步态、进食速度,注 意食物的选择,给予适合患者的饮食。观察服药配合程度、 服药后有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睡眠及生活卫生情况,给予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3],每周和责任护士追踪、评价护理效果, 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当患者出现妄想和幻觉时指 导其转移注意力,必要时采用保护性约束,以免发生意外事 件,护士长每天护理查房督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进行指 导。风险评估表放于床尾每天评估,每班重点交接。(2)中 风险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的左上角作黄三角标记。由于 患者通过劝说能安心住院配合治疗,看起来似乎病情“较轻” 或“稳定”,但具有潜在意外的风险。安置患者在大病房工作 人员视线下活动,护士从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进行 评估,配合心理护理,每15分钟巡视1次,观察患者的精神 症状、行走步态、服药配合程度、睡眠情况,确保患者能正常 进食、服药和充足的睡眠,正常与他人交往。风险评估表放 于护理病历中,每隔3 d评估1次。(3)低风险患者:患者一 览表卡片无三角标记。由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大多数是主 动就医配合治疗,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并积极应对,安置 在二级病房工作人员视线下活动,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疾病知识宣教,每30分钟巡视1次,并 鼓励患者参与工娱疗活动,如打扑克牌、下棋、看电视、打太极拳等。风险评估表放于护理病历中,每周评估1次。由于 精神疾病患者的意外风险是随病情波动而变化,因此对患者风险评估时应根据分值随时调整风险等级,实施动态管理, 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统计学方法:将所得全部资料输人计算机,用SPSS 17.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1。在住院过程 中,干预组117例患者,发生意外3例,包括突发冲动伤人 1例(致护工肋骨骨裂),藏药1例,跌倒1例(外出检查途中 滑倒致骨折),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 56%。对照组116例患 者,发生意外24例,包括冲动伤人4例(患者之间肢体冲突 致皮肤破损),外跑3例(2例及时追回),藏药7例,自弃 3例(吞服调羹柄、保健品药杯、割腕),跌倒4例(骨折1例、 趾甲脱落1例、面部红肿2例),噎食3例(严重呛咳),意外事件 发生率为2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 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结 果显示,两组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
表1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意外事件
发生例数 百分率(% )
干预组 117 3 2.56
对照组 116 24 20.69
X2值   18.67
P值   <0 • 01

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同精神科分型患者意 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精神分裂 症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较其他3种分型高,两组组间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 62,P <0.01);对照组不同病程患 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病程1年以下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 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X =23.45,P < 0. 01);干预组不同分型和病程 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2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

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在降低住院患者意外事件中的应用 ... ... ...

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在降低住院患者意外事件中的应用 ... ... ...

讨论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能筛查存在或具有潜 在意外风险的高危患者。在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由于受精神 症状的支配失去自我防护能力,具有潜在意外的风险,很容 易发生冲动、外跑、自杀、伤人、毁物等意外情况,严重时还会 危及生命。如按照以前凭医护人员的经验或直觉判断病情, 难免因主观、模糊,观察护理不到位而发生意外事件,势必造 成医患纠纷增多[4]。通过运用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 护士从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六防” 风险评估表的客观评分分值,筛查存在或具有潜在意外风险 的高危患者,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护理风险管理 的基础[5],护士加强对意外风险患者的关注及预见性的护 理,遇到紧急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因人施 护,防患于未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从而避免患者
意外事件的发生。
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能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率。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无自知力,即不能了 解某些症状表现是病态的[6],加上精神科的住院环境是封闭 式的,与家庭环境相比有很大差别,患者往往不愿住院配合 治疗,如防范不当各种意外事件常会发生。运用精神科“六 防”风险评估表,护士对患者的判断由主观经验型向应用客 观指标评估转变,对总分>5分、既往史某一单项分与任何一 项单项分累加>3分者,护士思想上高度重视,掌握患者病情 的风险程度,其次,床尾卡片上标注醒目“六防”标识和风险 等级,再次提醒护士对这些存在意外风险的患者给予更多关 注和重点护理。表2显示,两组患者年龄45岁以上、病程 1年以下的患者较其他2种病程发生率高,精神分裂症较其 他三种分型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这 与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幻觉、妄想)和否认自己有病而拒绝 治疗有关;同时患者初次独身处于陌生的环境与人群中,容 易激发和提升患者的冲动和外跑行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 出现也使患者有藏药行为;存有自弃风险的高危人群(抑郁 症和精神分裂症)与患者悲观绝望对治病无信心有关。其次 与受精神症状支配(幻觉、妄想)有关;存在跌倒、噎食风险患 者多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较 大有关。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吞咽反射 迟钝出现吞咽困难引起噎食等。运用“六防”风险评估表,结 合临床因素和3个风险等级,使护士更多的了解患者既往 史、“六防”风险评估内容、可能存在意外风险的因素、需要重 点防范和护理的患者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护士对患者 更多的关注并给予及时预见性的护理。见有红色标识的患 者,护士会把他与易激惹的患者分开管理,特别是年龄45岁 以上和30岁以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触时拉近心理距离, 对不能满足其要求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加重情绪恶化 激惹患者;见有绿色标识的患者,外出医技检查时护士会交 代必须由2名工作人员护送并适当约束患者双手,不允许长 时间逗留在病房门口;如有黄色标识的患者,特别是初次住 院者,护士发药时安排患者最后一个服药,服后在护士身旁 坐30 min,确保药物到胃以减少藏药风险;见有黑色标识的 患者,会客后、外出检查回病房时护士除仔细检查探视物品 外,同时观察患者探视后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并加强重点时 段(凌晨)、危险地点(厕所、浴室)的巡视;如有蓝色标识的 患者睡眠时予床栏保护,如厕时护士就会主动陪伴和搀扶以 防跌倒,特别是长期住院、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安 全管理更应重视[7];有粉色标识的患者进餐时,护士就会关 注患者进餐速度,特别是45 ~60岁、有不良反应的患者,嘱 其进餐时要少量,缓慢进食,以减少噎食风险[8]。表1显示, 干预组的意外事件发生次数为3例,发生率为2. 56%,对照 组发生次数为24例,发生率为20. 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
总之,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的运用,使护士对于存 在或具有潜在意外风险的患者有关注、警示和风险评估的意 识,做到了心中有数,其次,反复的评估、追踪和记录加深了 护士的记忆,提高了护士对患者可能产生潜在风险的识别、 评估以及采取正确行动的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意外风险 的发生。
“六防”风险评估表执行中的经验:护理安全是影响护理 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9],因而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评估 显得尤为重要。而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表作为一种前瞻性 的工具[10],对于住院患者按风险等级分层护理具有指导性。 但护士对患者精神症状的判断,对患者表情、动作、眼神等的 观察,在“六防”风险动态评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执行 中要求护士准确识别患者冲动伤人、外跑、自弃、藏药的想 法,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有“六防”行为者,事先告知家属 约束保护的重要性,以免引起护患纠纷。其次,要严格限制 可能会对患者构成不良刺激的有关人员的探视,以免引起患 者病情反复。如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先兆,当班护士立即汇报 医生重新评估,尽早落实治疗护理措施,避免意外风险的 发生。
参考文献
[1] 崔静怡,李菲菲,王晨,等.风险评估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病房中 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 :818-20.
[2] 王秀女,马平,郑建萍.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华 现代护理杂志,2009,15(8) :792-794.
[3] 郑慧芳,姜海涛.专职化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 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368-371.
[4] 王冲,许冬梅,赵丽俊,等.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噎食救护对策的 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6):3223-224.
[5] 刘喜文,胡文东.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及进展.中华现代护理 杂志,2012,18(4):373-376.
[6] 谢树磊.对我国精神病判定操作过程的伦理思考.医学与社 会,2011,24(10):18-0.
[7] 林家谊.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中华现代 护理杂志,2010,16(25):3007-3008.
[8] 王冲,李菲菲,许冬梅,等.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噎食风险评估与 护理对策.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9):1051-053.
[9] 李金平,刘晓颖,栾亚坤,等.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 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6):3174-3176.
[10] 司谦.住院病人意外风险评估表的应用.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11):163-64.
(蒋菊芳  丁兰芬  葛海燕  曹霞燕)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