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症患者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研究现状
2015-01-19 17:02
来源于:网络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痴呆症患者数量逐年增 加,其认知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减退、精神行为症 状的频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轻度认知障 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痴呆症的前 期症状,每年向痴呆的转化率为12%,而正常老年人 仅为1%~2%[|]。对痴呆症及其髙危人群即MCI进行 干预已受到众多学者关注。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普 及、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 (computer-assist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CACR)技 术被逐渐应用于痴呆症、MCI研究领域。此技术可根 据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兴趣爱好提供简便易行、经济 有效、灵活多样的训练平台,从而改善患者记忆力、 注意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目前 国内痴呆症干预以认知训练、日常功能训练为主ra, MCI干预多为认知训练[3],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 技术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回顾计算机辅助认知康 复技术的基础上,对此疗法在痴呆症及其临床前期 综合征(MCI)的干预现状做综合性分析和总结,为 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历史回顾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起始于美国I960年代,主 要是为了提高脑损伤患者执行能力而设计的系统性 训练项目。当时计算机技术及电子游戏尚未普及,此 疗法只应用于少数研究[4]。进人1980年代,由于计算 机的普及和软件开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此技术 在康复过程中不仅具有灵活性、可调节性、患者执行
能力监测的客观性、及时反馈等特点,还可根据患者 的需求及认知能力选择并调节干预难易程度[5],因此 得到了大力推广。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最初主要用于注意力、记 忆力及知觉运动技能(perceptual-motor skill)的训练, 部分用于问题解决能力或促进患者抽象思维能力的 康复。但由于技术匮乏及计算机运行速度缓慢,存在 训练内容不完善、生态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缺失 等问题[4,6]。随后由于软件及语音效果技术的提高, CACR的训练内容与认知障碍的康复逐渐相符。
1996年11〇61^1111等[7_8]首次将此技术应用于痴呆 症患者的干预,通过基于生活环境或生平相关照片 提供如做家务、购物等人机互动日常作业训练。尽管 研究设计缺乏严谨性,但这些研究拓展了痴呆症非 药物干预的研究领域。1999年Schreiberm则应用“多 任务” (MultiTask)软件对痴呆症患者进行训练,提供 在设定的公寓场景寻找指定物品和房间的练习,以 改善与图像、方位相关的即时记忆和延迟记忆。该研 究成功地将软件应用于痴呆症干预,通过强化患者 与环境的互动达到改善记忆的效果。在此阶段,研究 多为日常作业训练,是CACR应用于痴呆症干预研 究的萌芽阶段。
21世纪随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 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技术被 广泛应用于痴呆症的诊断、病程追踪、照护者支持[1«。 为便于操作,部分研究使用触摸屏替代鼠标、键盘, 并设置声音提示。如11〇6^1111等[»]根据痴呆症认知 障碍不同程度进一步开发了触摸式人机互动训练软 件。Man等™则在文字指导的基础上增加声音提示 以确保不识字或视力不佳者能够操作。在干预方面 不局限于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还注重注意 力、推理能力、沟通交流、社会活动能力的提高。如 Topo等™利用多媒体音乐软件转换患者情绪、促进 与照护者沟通。随着对痴呆症研究的不断深人,作为正常老化向痴呆过渡状态的MCI也得到计算机辅助 认知康复研究领域的关注。多个研究先后将此技术 应用于MCI患者的干预并获得较好效果[14]。进入21 世纪,CACR在痴呆症研究领域向多样化、个体化、 个性化方向发展,干预对象也从痴呆症扩大至MCI 患者。
2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活动类型
目前对MCI及痴呆症患者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 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但依据干预媒介类型可分 为软件类、网络平台类及其他。
2.1软件类 2.1.1认知训练软件
认知训练软件在CACR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可 根据认知水平调整训练难易程度,并在患者无法完 成任务时给予解答和帮助,目前多用于MCI患者,痴 呆症患者康复相对较少。其中最常用的是神经心理 训练软件(Neuro Psychological Training,NPT)[15], 此软件原用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后被引人MCI及 痴呆症干预领域,可根据患者注意力、记忆力、理解 能力、定位能力、语言能力等提供训练。智能声音 (Sound Smart)和船长日志(Captain’s Log)软件则提 供颜色或形状匹配、数字计算、视听材料识别等训 练,以改善痴呆症患者记忆力、注意力[16]。而健脑 (Brain Fitness)软件主要是改善MCI患者视空间等 信息处理速度及其准确性[17]。虽然上述软件提供的 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已摆脱了传统的、以记忆训 练为主的康复模式,主要根据患者不同的认知障碍 领域以及轻重程度提供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可调节 性的多方位干预活动,缩短了干预时间,并对患者的 执行能力给予及时反馈和客观评价。
2.1.2娱乐休闲软件
与认知训练软件不同的是娱乐休闲软件,主要 提供音乐、人机互动交流和游戏等娱乐休闲活动,患 者可在独立或借助照护者少许帮助的状态下完成, 主要用于改善精神行为症状及沟通困难,因此此类 软件多应用于痴呆症患者的康复训练。如图片留声 机(Picture Gramophone, PG)[13]和表达演奏(ExPress Play)[18]为音乐软件,前者类似于卡拉0K,包含不同 条目的艺术家、主题和音乐类型,音乐播放同时附有 歌词、相关图片及照片。后者则在开心、悲伤、生气3 个音乐界面滑动,随滑动速度快慢屏幕会出现大小
不同的三维圆圈图像,并产生相应的音乐旋律,使痴 呆症患者通过音乐释放内心情感,从而改善精神行 为症状。交流辅助软件%201通过链接文本、图像和视 频文件,痴呆症患者可从消遣、娱乐、生活3个主题选 择怀旧音乐、图片、视频等进行人机互动交流,并回 答与生活经历、日记或家谱等有关的问题。对于MCI 患者来说,目前只局限于游戏软件,如融入视觉搜 索、反应速度等练习的“任天堂”大脑益智(Nintendo Brain Age)软件™,其训练目的就是通过游戏活动 提高MCI患者的注意力。此类软件不仅为MCI及痴呆 症患者提供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怀旧性的休闲娱乐 活动,提高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及沟通能力,使其体验 更多正向情绪,同时还以游戏等多种形式提供益智 训练,改善患者认知能力。
2.2网络平台类
CACR还可通过网络平台提供训练,并可根据 自身需求下载,而不需购买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具有 易获得性特点。只需连接互联网就可接受训练,并可 根据完成情况自动调节训练难易度,目前在MCI及 痴呆症患者中均有应用。如法恩凯斯网站(http:// www.feskits.com)[22]、智能大脑平台(Start Brain,http: //smartbrain.net/),不仅训练注意力、记忆力、执行 力、计算力、定向能力等认知能力,还可与日常功能 训练、运动训练等相结合,起到多方位康复的效果。 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普及以及手机和其他无线设备 与互联网的结合,MCI及痴呆症网络预防及干预将 向范围更广、内容更多样化方向发展。
2.3其他
此类康复项目不采用既有的训练软件或网络平 台,而由研究者根据现有材料和设备利用计算机设 计干预活动,目前主要应用于MCI患者,痴呆症患者 的干预研究尚待发展。通过计算机内大量图片、音 频、文字材料预先设定系统的练习内容,以训练患者 的记忆力、注意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 ality,VR),模拟产生三维空间为患者提供视觉、听 觉、触觉等多感官模拟训练。通过上述方法可灵活选 择与患者生活相关的素材或模拟患者日常生活环境 开展干预。
3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研究来看,CACR主要用于改善MCI或痴 呆症患者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情感以及沟通
交流等方面。评价CACR的应用效果,当前研究主要 利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 -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WAIS) 等常规工具评定认知能力康 复效果,而情感及沟通交流多采用观察、访谈等质性 方法,少数利用抑郁、焦虑等相关量表。此外,研究对 象多为MCI和轻中度痴呆症患者,部分应用于改善 沟通交流的研究也将重度痴呆症患者纳人其中。
3.1记忆力训练效果
CACR主要用于MCI或痴呆症患者的记忆力训 练。Herrera等虽然对MCI患者只提供了再认训练, 但再认和回想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且干预6个月后的 效果仍旧良好。这主要是因为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再认和回想机制的转换,使得回想能力得 到提高。MCI患者认知功能降低主要体现在回想能 力的减退,再认训练是非常必要的。Man等™利用计 算机设置家庭、便利店等虚拟环境对MCI患者进行 清单条目识记等记忆力训练,干预组与对照组(以专 业人员为主导的记忆训练)即时回忆、延时回忆能力 都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CACR提供了强烈的虚拟 环境视听刺激,加强信息编码过程,干预组的情节信 息编码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干 预组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效果却优于对照 组。这主要是因为虚拟环境明显降低了学习者的学 习负担,此研究对今后如何为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提 供更加有效的干预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Barnes等™ 依据大脑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原理为MCI患者提 供听觉记忆训练,通过刺激大脑皮质听觉领域,提高 患者信息处理速度及准确性。结果显示,虽然记忆力 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存在样本量 小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 本量进行更深层次的论证。
有些研究联合CACR与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干 预,如(^1^11丨等[25]利用NPT软件对服用抗胆碱酯酶 药物的痴呆症患者以及M CI、多系统萎缩患者提供 学习、新信息检索训练,结果显示痴呆症患者的短期 记忆、长期记忆、语言记忆、视觉记忆得到明显提高, 而MCI患者的短时记忆得到改善。但由于没有设立 对照组,且干预组例数过少,效果来自于哪一种疗法 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是,11〇22丨11丨等[26]的研究却显 示胆碱酯酶抑制剂只改善了 MCI患者的抑郁、情感 淡漠,而联合CACR不仅改善了上述两种症状,记忆
力、抽象推理能力、心境及行为症状也得到改进。
总之,由于CACR根据康复训练类型及内容、认 知障碍程度不同其干预效果也各有差异,在今后的 研究过程中有必要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 训练方案。对于记忆力改善效果的持久性,目前的研 究尚未有一致结果,今后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3.2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训练效果
注意力与记忆力密切相关,是学习和活用知识 的必要条件。注意力障碍可降低视觉信息处理能力, 使患者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以适应周围环境,严重 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在记忆力训练的同时,提供注 意力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11£;11«^等[24]在为MCI患 者提供记忆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了视觉注意力任 务(Visual Focused Attention Task)和视觉空间注意 力任务(Visuospatial Focused Attention Task)训练, 由此改善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注意力集中度和 反应速度也得到了提高。[27]则对以记忆 力损伤为主要症状的MCI患者进行以视觉搜索和信 息展示为主的视觉注意力训练,结果也显示反应速 度得到了提高。而另一研究利用益智游戏对MCI患 者进行干预,但反应速度未有明显改善[21],这可能与 样本量小、训练时间短等有关。现阶段,CACR主要 以视觉注意力训练为主,今后可进一步拓展至听觉 注意力等的研究。
丄3促进情感
CACR不仅能够改善认知能力,而且可通过娱乐 活动使患者感受正向情绪,改善抑郁、焦虑等精神行 为症状。Gait&i等™的研究中,MCI患者在接受传统 认知训练(Traditional cognitive training,TCT)的同 时接受CACR,结果证明两种干预的联合使用可改 善焦虑并增强决策能力。Talassi等%对联合应用NPT 软件、作业疗法和行为训练(behavioral training)进 行了尝试,发现MCI和痴呆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 得到有效改善,而与采用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和 行为训练的对照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今 后的研究有必要对上述不同干预方法进行比较, 以明确CACR对情绪改善的有效性。也有研究[1829]发 现,痴呆症患者在CACR活动中通过聆听、创作音乐 以及分享生活经历,可转换情绪,并获得愉悦的体 验。部分患者表示学习并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增强自 信,坚持记录生活经历也能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在 音乐创作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不同情绪模式,还能与他人通过音乐分享情感[20»]。由于多数研究效果 评价多采用质性方法,在科学性、准确性方面有待于 进一步考证。
3.4增进沟通
随着病程进展,痴呆症患者常常因语言障碍导 致沟通困难,给照护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利用词句 快读、区别相似词和字的读音,或将图片内容和意义 相符的句子相连等软件练习可改善语言表达流利程 度和语言学习能力[173]。同时,痴呆症先期出现的短 时记忆力损伤,可导致患者社会活动能力降低,使其 逐步陷入社会孤立状态。利用人机互动界面引导患 者回忆往事,并在照护者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可增强 双方的互动,对沟通交流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通过 “音乐表达软件”,患者与照护者就创作内容进行讨 论并给予评价,并谈及以往相关的经历,在聆听音乐 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了与照护者共舞的现象[M01。 有研究者[31]将CACR与传统训练的交流情况进行比 较发现,在交流质量、患者参与积极性、照护者与患 者互动方面CACR的优越性更高,即使是针对重度 痴呆症患者结果也是如此,提示CACR也适用于痴 呆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此外,照护者表示辅助交流 软件不仅内容丰富,在沟通过程中还能够提供更多的 会话主题,并减少为干预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1932]。 Aim等[w]的研究也证实CACR能够促进患者之间的 互动,当照护者展示博物馆、植物园等三维动态全景 图时,患者与其他参与者交流互动气氛活跃。从上述 研究可以看出,如果训练以患者人生经历为主题,照 护者共同参与则会进一步提高交流沟通效果。
4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的优缺点
虽然CACR用于MCI及痴呆症患者康复训练的 历史较短,在改善患者认知、情感及沟通方面有一定 优势,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4.1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的优点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CACR在MCI及痴呆症患者 训练康复上具有以下优点[14夂3'①能够根据患者的 神经心理学模式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以刺激认知功 能;②能够实现干预标准化,数据记录更准确、真实、 客观;③患者可以自行训练,并能够即时提供反馈, 且可与以往数据比较建立系统的训练方案;④以计 算机为基础的平台为认知康复干预大规模推广提供 了可能性;⑤干预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可提高
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⑥干预通过已设计好 的训练和活动项目进行,代替了痴呆症照护者的部 分工作,可减轻工作压力。
4.2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的缺点
在MCI及痴呆症患者训练康复上,CACR还存在 一定的不足,如部分痴呆症患者对计算机指令的理 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无计算机使用经验者, 不能正确使用鼠标、键盘和触摸屏[33]。大部分康复项 目使用触摸屏,但有感应灵敏度不佳、屏幕和字体较 小等问题™,且计算机系统的易执行性尚待完善。目 前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部分研究缺乏对照 组、客观评价指标,仅利用访谈等质性方法评价痴呆 症患者情绪、沟通能力等改善情况,研究效果亦亟待 大样本及长期跟踪随访的验证。
5小结
CACR在改善MCI及痴呆症患者的认知、情绪及 沟通方面具有一定效果。此技术可根据患者认知障 碍程度、兴趣爱好提供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灵活多 样的训练平台,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且能部分代替 专业人员的工作,减轻其压力。目前,相对于发达国 家,我国痴呆症预防和干预仍局限于传统的认知训 练和日常功能训练,CACR相关研究甚少,且缺乏相 应的产品供临床或研究使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 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计算机逐步得到推广,可在现有 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考虑CACR的应用。但由于汉语 与西方语系不同,且存在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 异,将国外CACR产品直接汉化后使用存在一定局 限性,故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 CACR软件。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人员 的合作,共同开展适合我国MCI及痴呆症患者使用 的CACR训练项目,推动国内痴呆症预防和干预的 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恩吉,王翠兰.实用痴呆学[M].济南:山东科学科技出版社, 2011:337.
[2] 李冬梅,许虹.国内痴呆症患者的护理及干预文献分析[J].护 士进修杂志,2013,28(5) :40(M03.
[3] 孙景贤,曾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全 科医学,2012,15(15): 1681-1683.
[4] Lynch B. Historical review of computer-assisted cognitive retraining [J ]. J Head Trauma Rehabil, 2002,17(5): 446-457.
[5] Lynch WJ. Ecological validity of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software [J ].J Head Trauma Rehabil, 1992,7(3): 36-45.
es[J]. Alzheimer’s & Dementia,2007,3(3):227-234.
[11] Hofmann M,Rosier A,Schwarz W,et al. Interactive computertraining as a therapeutic tool in Alzheimer's disease[J]. Compr Psychiatry, 2003,44(3) : 213-219.
[12] Man DWK,Chung JCC,Lee GYY. Evaluation of a virtual reality-based memory training programme for Hong K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with questionable dementia:a pilot study [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2,27(5):513-520.
[13] Topo FP,Sarikalle K,Maki Otet al. Enabling technologie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R]. Finland:The European Commission, 2004:1-50.
[14] Faucounau V,Wu YH,Boulay M,et al. Cognitive intervention programmes on patients affected by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promising intervention tool for MCI? [J]. J Nutr Health Aging>2010,14(l):31-35.
[15] Galante E,Venturini G,Fiaccadori C. Computer-based cognitive intervention for dementia •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G Ital Med Lav Ergon,2007,29(3 Suppl B):B26-B32.
[16] Eckroth-Bucher M,Siberski J. Preserving cognition through an integrated cognitive stimul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 [J]. Am J Alzheimer’s Dis Other Dement,2009,24(3):234-245.
[17] Barnes DE,Yaffe K,Belfor N,et al. Computer-based cognitive training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 results from a pilot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J]. 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 2009,23(3):205-210.
[18] Aim N,Astell A,Gowans G,et al. Engaging multimedia leisure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 J ]. Gerontechnology, 2009,8 (4): 236-246.
[19] Aim N,Dye R,Astell A,et al. Making software accessible to people with severe memory deficits [ C ].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cessible Design in the Digital World. Dundee : British Computer Society, 2005.
[20] Hanson E,Magnusson L,Arvidsson H,et al. Working together with persons with early stage dementia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to design a user-friendly technology-based support service [ J ]. Dementia, 2007,6 (3) : 411 -434.
[21] Hsiung GYR,Kupferschmidt A,Naus K,et al. Cognitive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a pilot study using a handheld computer game for cognitive training of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 J ]. Alzheimers Dement, 2009,5 (4) : 411.
[22] Gaitdn A,Garolera M,Genilla N,et al. Efficacy of an adjunctive computer-based cognitive training program in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13,28(1):91-99.
[23] Tdrraga L, Boada M, Modinos G ,et al. A randomised pilot study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a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ool of cognitive stimul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6,77(10):1116-1121.
[24] Herrera C,Chambon C,Michel BF,et al. Positive effects of computer-based cognitive training in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Neuropsychologia,2012,50(8): 1871-1881.
[25] Cipriani G,Bianchetti A,Trabucchi M. Outcomes of a computer-bas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ose on patients affected by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J].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06,43 (3);327-335.
[26] Rozzini L,Costardi D,Chilovi BV,et al. Efficacy of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reated with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f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7,22(4) : 356-360.
[27] Unverzagt FW,Kasten L,Johnson KE,et al. Effect of memory impairment on training outcomes in ACTIVE [J]. J Int Neuropsychol Soc, 2007,13(6):953-960.
[28] Talassi E,Guerreschi M,Feriani M,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 mild dementia (MD)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a case control study [J].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07,44(Supplement) : 391 -399.
[29] Topo P,Maki 0,Saarikalle K,et al. Assessment of a music-based multimedia program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fj]. Dementia, 2004,3(3) : 331-350.
[30] Riley P,Alm N,Newell A. An interactive tool to promote musical creativity in people with dementia [J]. Comput Hum Behav, 2009,25(3): 599-608.
[31] Astell AJ,Ellis MP,Bemardi L,et al. Using a touch screen computer to suppor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with dementia and caregivers [J]. Interact Comput,2010,22(4) :267-275.
[32] Astell A,Aim N,Gowans G,et al. Involving older people with dementia and their carers in designing computer based support systems: some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J]. Universal Access Inf Soc, 2009,8(1):49-58.
[33 ] Carrillo MC, Dishman E, Plowman T. Everyday technologi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care:research findings,directions,and challenges.] ].Alzheimers Dement,2009,5(6):479-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