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6版最新《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药师协会等六个组织编制,是我国首部关于输液安全、不良反应防范的规范性文件,将会对我国临床医生提升临床输液安全性、必要性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参考。
该《专家共识》编写者大多为临床一线专家,同时吸收了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国家食药监总局ADR中心、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专家提供的内容,大约25万字,即将于2016年5月发布。
背景
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ADR)占不良反应总数的57.8%。静脉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热原反应、局部刺激、溶血反应、水电解质紊乱、容量负荷等。输液不良反应可发生在刚开始输液时,也可发生在输液过程中任何时间,有些迟发反应可在输液结束后一段时间发生。不溶性微粒的主要危害是微粒在特定部位的叠加堆积,引起组织损伤、器官病理改变甚至死亡。江苏省卫计委曾要求2016年底前,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外)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另外,国内很多医疗卫生管理部门也对不建议输液的临床疾病进行了公式。国际上包括世卫组织很早就提倡“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原则。因此,合理使用输液这一“最后给药方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主要内容
该《专家共识》共分为六部分,分别为中国输液使用现状、输液质量与安全评价、输液包装材料质量与安全性评价、各国输液的质量与安全性评价、不合理使用输液的危害及合理使用输液的政策建议。
一般来说,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长期以来在我国由于不少患者或家属治病求“速好”、“怕耽误”等观念和心理的影响以及部分医疗机构(尤其基层医疗机构)输液治疗能给医院和医生增加收入,使输液治疗普遍滥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抗菌药物的滥用。我国卫计委于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众多药物的静脉输液安全问题还十分明显。
该《专家共识》全面梳理了我国输液使用的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从专业的角度介绍了输液质量与安全性问题的评价方法,介绍了国外相关输液合理使用的指南,同时提出了综合施治,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过度输液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外, 该《专家共识》还对于目前输液使用医药包材、设备、技术也都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