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小的尿管护理起来却大有学问,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许多被大家公认的经验正逐步被证实是错误的,新旧知识的交锋下,我们的护士该何去何从?下面三位护士的故事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启示。
小王是一名年轻护士,从泌尿外科轮转至呼吸科,12床患者停留置尿管。经过将近两年的轮转,拔尿管对她来说实在太容易了,于是,她便自己前去拔管。
半个小时后,和她搭班的董护士从病房回来了,一脸严肃地说:“你咋这么快就拔管了,拔管前要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你不知道吗?”
小王楞了一下:“董老师,你说的不对呀,我在泌尿外科时,大家都是直接拔管的,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问。”
董护士将信将疑,但爱较真的她在专业问题上还是一点也不含糊的,她立即就打电话咨询。挂电话后,她自信自语地说:“这么多年的经验之谈居然是错的,难道教课书也会错吗?这不学习看来真落后了。”
一边的张护士接过她的话:“是呀,咱们年纪大了,平时院里的学术活动都懒得参加,更别说院外了,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有机会就出去学习,听说管路小组的张护士长刚参加过国家级学术会议。”
“看来,以后不能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天了。”
“可不是吗?被年轻人打脸的滋味不好受。”
“心动不如行动,咱现在就去管路小组请教。”两人边说边走。
学习回来的张护士长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认认真真给她们上了一堂课。
张护士长对她们说:“之前,我也和你们的做法一样。出去学习后,才知道一些在咱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经验其实是错误的。对于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这个方法,我们上学时,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工作后,带教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于是,自己就坚信不疑,带教学生时也这样教给她们。但是,时代在快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新媒体时代,护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变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护士对已经出台的指南和标准尚未了解或了解不足,一些操作标准并不能在基层快速普及,我相信,目前和你们同样想法的还大有人在,因此,新理念的普及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下面我就留置尿管的管理分享一些新的理念,希望大家能改变认识,摒弃之前的错误做法。”
错误做法一
拔尿管前夹闭尿管,进行膀胱功能锻炼
拔尿管前夹闭尿管,以训练膀胱功能这一说法在第六版基础护理学中仍有提及,但中华护理学会发布的《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指出:不推荐在拔除导尿管前夹闭导管进行膀胱功能锻炼,理由如下:
1 若夹闭尿管后患者无自觉尿意,未及时开放尿管,可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收缩功能障碍,不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2 夹闭尿管后可能无法随时观察患者尿液的质和量以及发现少尿等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最终可能使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
3 如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护士需就夹闭尿管对患者进行宣教多次进行间歌夹闭尿管询问有无自觉尿意,以及及时开放导尿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4 反复多次的训练,无形中延长了患者的留置尿管的时间,可能增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错误做法二
为了减少护理工作量而给病人留置尿管
从预防尿管相关感染及病人获益方面来说弊大于利,理由如下:
《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指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减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风险。【IA】
留置导尿管的指征ⅢA)(1)部分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如泌尿外科手术或泌尿生殖道相邻器官的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手术期间大量输液或利尿;术中需要监测尿量。(2)ICU患者需要评估每小时的尿量。(3)急性尿潴留和尿道梗阻的处理。(4)辅助部分尿失禁患者压力性溃疡或皮肤移植的愈合。(5)改善终末期患者的舒适度。
共识强调,在进行临床护理时,需结合患者情况及病情需要考虑其他的膀胱处理方法,如尿套、间歇性导尿等(ⅡA)。
错误做法三
为预防尿路感染,每日用消毒液擦洗尿道口
《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指出:
1 对留置导尿管患者,不需要常规使用消毒剂,只需每天洗澡或使用清水/生理盐水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周围区域和导尿管表面保持局部的清洁卫生有研究者认为,消毒液对皮肤与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有时会引起局部皮肤与膜红肿反而会破坏皮肤与膜的完整性,可能增加逆行尿路感染的危险。毒剂的擦洗影响了尿道口皮肤正常菌群的存在,不利于自身免疫防御的发挥,还导致了菌群失调,更易诱发感染。
2 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溶液、乳霜或软膏清洁消毒尿道口、会阴区和导管表面。
3 清洁时,遵循从会阴部向直肠方向擦洗(从前向后)原则,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错误做法四
留置尿管期间为了预防尿管堵塞常规行膀胱冲洗
《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指出:
1 留置尿管期间,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除非高度可能发生堵塞)。不主张常规进行膀胱冲洗的原因包括:
①膀胱冲洗是个既耗时又浪费的措施,冲洗液对膀胱壁会产生机械性损伤,操作时会破坏尿管的密闭系统,增加接口的污染机会,从而增加逆行感染的发生率。
②如使用抗生素进行膀胱冲洗易导致耐药菌株的生成。
2 因治疗原因需要进行膀胱冲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密闭状态。
错误做法五
气囊注水后相当于内固定,不需要再行外固定
这一点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未牢固固定的体外导管,可在翻身等活动时被牵拉,造成导管活动,引起胶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指出固定的理由:
导尿管反复移动,导致膀胱括约肌松弛,膀胱痉挛、漏尿、疼痛,患者自行拔管。导致显著的尿道、膀胱机械性损伤,引起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漏尿可增加皮肤损伤,污染现有的伤口或失禁性皮炎,引起二次感染。
张护士长分享完毕,两位老护士深有感触,今后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了,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谈不上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了。
笔者以为,这两位老护士也是广大基层护士的缩影。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护理人员学习的渠道。但是,老护士多半家庭负担大,再加上临床护理人力紧缺,工作量大,维持日常工作已属不易,再让她们抽时间充电就有点困难了。学习渠道不畅通,自身又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这也是一些大医院已经普及的理念,基层护士却闻所未闻,仍在用流传下来的经验护理病人。
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循证护理在国内也快速的发展起来,但发展仅限于一些大的医院,全国范围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华护理学会作为我国护理界的领头羊,相继出台了《针刺伤专家共识》、《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这些共识的发布为广大护理人员处理临床问题提供了最佳证据,但是如何让基层护士获取并运用于临床工作,尚需要加大推广的力度。
教科书虽然是护理人员的指导用书,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教科书的改版迟滞于指南的发布。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我们的护理人员也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更新知识,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使患者获益。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