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发布》 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启示 2016-07-22 19:08 来源于:中国护理管理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并发布: 最新提示 三、关注注射剂用药安全。静脉输液是高风险、高获益的临床用药方法,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四、关注合理用药问题。注意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服用,切勿擅自使用。 这三项提示,哪一项都跟我们护理工作息息相关。老年患者是护理安全管理之“重点人”,是护士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心血管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是用药安全管理的重点,其剂量、滴速、不良反应观察,都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关注内容;注射剂,就更不用说了,绝大多数的注射剂,要经由我们护士之手,一点一滴地用到患者身上,护士是患者用药的执行者,也是“终结者”,从取药、核对、用药、观察……哪一项不是护士在特别关注? 不良反应报告管理 《年度报告》指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还是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报告人职业统计,医生报告占53.0%,药师报告占27.6%,护士报告占14.6%,其他报告占4.8%。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一个国家药品风险防控水平和能力的体现。医院内各科室都有一个《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本,这个上报记录本是有护理管理上记录。但是,临床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多,但常常是报告本上记录、上报的少,由于在这方面,有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常常会有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情况存在,医生、护士在这方面,分工并不是很明确,所以,上报管理的称不上完善,这是医院管理和护理管理层面上需要关注并完善的地方。 需要厘清的概念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发现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层需要跟临床医护人员厘清一个概念,不良反应上报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报告数量永远只是实际发生不良反应中很小的一部分。相反,报告数量增加,特别是严重的和新发现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加,说明我们发现药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增强,我们就可以采取措施有效防控这些风险,从而更好地实现用药安全的目标。 统计数据分析 护理管理关注点 1、持续关注老年人群用药安全 在患者年龄分布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比例依然出现增高态势,提示护理管理上应持续关注老年人群用药安全,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认真听取主诉,加强用药期间的巡视,做好用药指导,注意给药途径和时间,加强用药期间的监护。 2、输液风险值得关注 在剂型和给药途径分布中,化学药品注射制剂比例仍有小幅增加,提示应建立注射剂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并应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部分病例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需要紧急救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输液风险值得关注。 3、心血管用药安全应引起格外关注 在化学药总体排名中,心血管系统用药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提示应继续加强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4、关注重点问题药品 《报告》显示,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其中抗生素报告占65.8%,其排名前5位的是头孢菌素类(31.9%)、大环内酯类(10.1%)、青霉素类(9.6%)、β-内酰胺酶抑制药(5.8%)和林可霉素类(3.7%);严重报告中排名前5位的是头孢菌素类(32.4%)、喹诺酮类(11.5%)、青霉素类(11.3%)、抗结核病药(10.4%)、β-内酰胺酶抑制药(7.6%)。 5、关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耐药性、局部刺激等,提示抗生素要合理使用,不可当“万能药”随意乱用。 7、关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 报告数量排名居前的类别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清热剂、解表剂、祛痰剂,共占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的97.0%。报告数量排名前五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严重报告主要涉及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包括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瘙痒、皮疹、恶心、呕吐等表现……护士要心中有数,对此了然于胸,做患者用药安全卫士,患者用药安全才能有切实保障。 |
...
静态防压疮床垫2号...
适用于老年人、长期卧床者、大小便失者 预防褥疮产生...
产品名称:海绵防褥疮垫...
静态防褥疮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