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术tpis 2016-04-06 10:11 来源于:急诊大视野 中心静脉导管分为几种,各自用途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有: ▶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主要用于快速补液,各浆膜腔积液后置管引流,泵入刺激性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等。 ▶ 细双腔和细三腔中心静脉导管 除用于补液之外,还可以同时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其他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 粗双腔和粗三腔中心静脉导管 此类导管内径较粗,可以允许较高的液体流速,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血液净化治疗等需要较高血液或液体流速的情况。因其导管质地偏硬,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路径较为弯曲,故此类导管容易损伤甚至穿破血管壁,出血风险大。因此不推荐此类导管应用于锁骨下静脉置管。 纠结于是否需要扩皮? 纠结于扩皮器置入深度? 是否需要扩皮以及扩皮深度,需根据置入导管情况而定: ▶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直径较细,导管前端较为顺滑,通常无需扩皮。但如遇导管置入困难,仅扩开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即可,即扩皮器置入时,不可超过其前端最粗位置,避免伤及静脉。置入抗感染单腔中心静脉时,因此类导管表面存有涂层而欠光滑,仍需扩皮。 ▶ 细双腔和细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的直径与扩皮器最粗部位直径相当,所以扩皮时,尽管理论上轻度扩入目标静脉后也不至于引起出血,但仍不提倡过度扩皮,仅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即可。导管进入血管时,若阻力较大,需旋转进入,切勿暴力操作使血管壁撕裂,导致置管后穿刺部位出血。 ▶ 置入粗双腔和粗三腔中心静脉导管时,由于导管管径和扩张器相对较粗,且导管前端相对较为圆钝,扩皮前应先用切皮刀将穿刺点处皮肤适当切开,再对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壁进行扩张,以利于导管置入,但切勿直接切开静脉导致,穿刺部位出血。 颈内静脉置管,为何首选患者右侧颈内静脉? 首选右侧,基于以下解剖因素: ▶ 右侧肺尖低于左侧,发生气胸的风险更低。 ▶ 右侧颈内静脉与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导管到达上腔静脉更顺畅。而左侧颈内静脉通路曲折,导丝、导管易弯折或损伤血管。 ▶ 左侧穿刺易损伤胸导管,导致乳糜胸。 中心静脉置管中,如何判断动静脉? ▶ 观色法 静脉血暗红,动脉血较鲜红。使用此法时,患者若吸入高浓度氧气或贫血严重,易使静脉血也偏鲜红,增加观色判断误差;同理,若患者氧合差或血色素极低,易使动脉血偏暗红。 ▶ 测压法 将测压针插入穿刺针尾部,如未见搏动性出血,提示静脉可能性大,但严重休克致动脉压极低时,即使误穿动脉也可无搏动性出血;插入测压针,如有血液溢出提示动脉可能性大,需注意,部分静脉压较高者也会出现血液溢出。 以上方法不易判断时,使用输液法判断动静脉。 ▶ 输液法 使用生理盐水输液,插入输液后,滴注通畅,提示为静脉。插入输液后,滴注停止甚至血液反流,提示为动脉。 判断动静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