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发表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教授阚海东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直径在0.25至0.50微米颗粒物危害更大,对心血管的影响尤其不容忽视。 结果显示,粒径在0.25至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显着,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而粒径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其数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没有显着关联。 阚海东说,这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沉降方式有关,粒径小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扩散方式沉积,而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他比喻说,就像犀牛和老鼠同时奔跑,犀牛横冲直撞,老鼠可以很快拐弯,PM10就像犀牛,撞到人的鼻子上、喉咙上,成了撞击式沉积;PM0.5就像老鼠,可以沿着气流一直扩散沉积到人的肺泡里,危害因而也更大。 阚海东还透露,该项研究发现小粒径颗粒物对心血管的影响明显比呼吸系统大,而细小的颗粒物可以透过人体的血器屏障进入到循环系统,影响整个心血管的健康。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