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1.术前准备: Ø.呼吸道准备 戒烟:术前戒烟2周 抗感染:抗生素,超声雾化 深呼吸:胸部手术者,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手术者,训练胸式呼吸 有效咳嗽: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上身微前倾,先轻咳数次,再深吸气 后用力咳嗽 Ø.胃肠道准备 一般手术: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胃肠道手术:术前1—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 禁饮。 置胃管或洗胃:适用于胃肠道手术病人 灌肠:一般手术:术前晚用0.5%—1%肥皂水灌肠一次。 直肠、结肠手术:手术前2日晚用0.5%—1%肥皂水灌肠一次, 术前晚及手术日晨行清洁灌肠。 2.结、直肠手术术前传统肠道准备法: ü .术前3日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2日起进流质饮食 ü .术前3日起口服缓泻剂(如番泻叶、硫酸镁、蓖麻油) ü .手术前2日晚用肥皂水灌肠一次,手术前1日晚及手术日晨清洁灌肠 ü .手术前一天口服抗生素(甲硝唑、卡拉霉素、庆大霉素) 3.根据麻醉方式安置卧位 ². 全麻: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². 蛛网膜下腔麻醉:去枕平卧6—8小时 ². 硬膜外麻醉:平卧4—6小时,可不去枕 ². 颅脑手术后,如无休克或昏迷,取床头抬高15o—30o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². 颈、胸部手术后采用高半坐卧位 ². 腹部手术后采用低半坐卧位 ². 脊柱或臀部手术后采用俯卧或仰卧位 ². 四肢手术后抬高患肢 ². 休克病人应采用仰卧中凹卧位。 4.饮食护理: ü. 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需禁食1~3天,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少量流质,直至5~6天进食半流质,第7~9天可过渡到软食,术后10~12天开始金属普食。 ü. 非腹部手术后,局麻无任何不适者可按需进食,全麻者待完全清醒、无呕吐后方可进食,先给予流质,以后再视情况改为半流质或普食;椎管内麻醉手术6小时后可进食 5.切口愈合分类、分级: v.Ⅰ类切口:无菌切口 v.Ⅱ类切口:可能有污染 v.Ⅲ类切口:污染切口 Ø. 甲级愈合:切口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Ø .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炎症反应,但未化脓 Ø .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处理。 例题:甲状腺大部切除后切口愈合优良(I/甲) 6.胃大部切除后切口血肿(II/乙) 阑尾穿孔切除术后切口愈合优良(III/甲) 7.引流管护理共同原则:固定、通畅、通畅、观察 8.术后并发症 ².肺不张的临床表现: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和心率增快,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时呼吸音减弱、消失,局限性湿罗音。处理方法: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深呼吸、自行咳嗽排痰、超声雾化、抗生素治疗 ².深静脉血栓形成 处理方法:抬高患肢、制动;忌经患肢静脉输液;严禁局部按摩,以防血栓脱落;给予尿激酶、右旋糖酐、肝素、华法林治疗 9.术前健康教育 v.告知病人与疾病的相关知识,使之理解手术的必要性 v.告知麻醉、手术的相关知识,使之掌握术前准备的具体内容 v.术前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和适当活动,提高抗感染的能力 v.戒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v.指导病人做术前各种锻炼,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床上运动、床上使用便盆 10.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11.洗手护士(器械护士):直接配合的护士直接参与手术,主动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全过程。主要职责是负责手术过程中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给。 12.洁净手术室:通过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是手术室内的细菌数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空气洁净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13.如果伤口敷料渗血如何处理 应打开敷料检查切口以明确出血情况和原因,按渗血程度进行处理:1)少量出血时,一般经更换切口敷料、加压包扎或全身使用止血剂即可止血;2)出血量大时,应加快输液,同时可输血或血浆,扩充血容量,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术前准备。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等并发的感染 2.外科感染的特点: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性感染;多有显著的局部症状和体征;感染常较局限,随着病理发展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并影响功能 3.疖:是指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4.痈: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颈项部、背部及上唇部 5.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特点为迅速扩散不易局限,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6.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常见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面部,其次是四肢(下肢);病变特点为蔓延很快,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局部化脓,且有接触性传染性。防治:50%MgSO4、湿热敷、床边隔离。 7.危险三甲区:鼻、上唇及其周围的疖收到挤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8.脓肿的处理原则:脓肿已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得脓液,即应作切开引流术。治疗原则:处理原发感染病灶、 应用抗生素及增强机体抵抗力 局部症状:表浅脓肿:波动感;深部脓肿:深压痛;结核杆菌引起的脓肿:寒性脓肿 9.败血症: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症状;突然寒战、高热,可高达40℃—41℃,常于皮肤、眼结膜和粘膜出现淤血点,多伴有神志改变 菌血症:指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应 毒血症:指由于致病菌、严重损伤或感染后组织破坏分解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引起剧烈的全身反应;高热、脉快和贫血是其三大症状 10.破伤风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破伤风潜伏期平均为6—12日,亦可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前驱症状: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咀嚼无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常持续12—24小时 发作期:咬肌(牙关紧闭) 面肌(“苦笑”面容) 颈项肌(颈项强直) 背腹肌(角弓反张) 四肢肌(屈曲) 膈肌(呼吸困难) 11.TAT脱敏实验的方法:将1ml的抗毒素分成0.1ml、0.2ml、0.3ml、0.4ml,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分次注射,每次间隔半个小时,直至注完为止,每次注射后观察病人有无脸色苍白、皮疹、皮肤瘙痒、打喷嚏、关节酸胀和血压下降等表现,如若出现,立即停止输注,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或肌内注射30g麻黄碱 烧伤病人的护理 1.烧伤 Ø .分期: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伤后数分钟开始,至2—3小时最快,8小时达高峰,12—36小时减缓,48小时后趋于稳定并开始回吸收 急性感染期:72h以后 修复期:伤后5~8天 Ø .分类:按烧伤深度、程度和烧伤面积。1)三度四分法。深度:I度、浅II度为浅度烧伤,深II度和III度为深度烧伤。2)程度:总面积轻度:II度<10%;中度:II度<30%或III度<10%;重度:烧伤总面积<50%或III度<20%;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III度>20%。3)面积:中国九分法、手掌估计法。 2.各种疗法适应症 包扎疗法:肢体的浅Ⅱ度烧伤、躯干的小面积烧伤、不合作者 暴露疗法:大面积、头面部、会阴部及Ⅲ度创面保痂 3.烧伤病人的分期和各期的表现: 一度:无水疱,烧灼痒痛,皮肤红斑 二度:有水疱,水疱较大、壁薄,基底潮红,剧痛 浅二度:水疱较小,疱壁厚,基底红白相间,拔毛样痛,可见网状血管栓塞 三度:无水疱,皮革样创面,焦痂,痂下有树枝样栓塞的血管,无痛觉,复合后有瘢痕,影响功能。 4.伤后第一个24h补液 补液的量: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每公斤体重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补液的种类:胶体液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为0.5:1 。补液速度:先快后慢,补液总量的一半应在上后8小时内输入,另一半在剩下的16小时完成。例如:某病人,体重60kg;浅Ⅱ度烧伤,面积为50%,伤后第一个24h补液总量为 50×60×1.5+2000=6500(ml),其中胶体液为 50×60×0.5=1500ml,电解质液为 50×60×1=3000ml,水分为2000ml,补液总量的一半3250ml在伤后8h 内输入。补液的顺序: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5.中国九分法:(头、面、颈)3、3、3,(双上臂、双前臂、双手)7、6、5,(躯干前、后、会阴)13、13、1,(双臀双大腿、双小腿、双足) 5、21、13、7 注:成年女性双足及双臀各位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