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护网 首页 人物 天使风采 查看内容

中国护理·名家之庞书勤

2017-5-29 09:51| 查看: 1673| 评论: 0|来自: 福建中医药大学新闻中心

    和大多数少女一样,我小时候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希望考大学,当教师,或做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但是,家境贫寒,姊妹又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为了将来能够进城工作,为弟弟妹妹们谋一个进城读书的落脚点,我听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护士学校。当时仅知道护士穿着白大褂、在医院里工作,至于具体做什么并不清楚。进入护士学校后,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专业思想教育,直到见习的时候,才看见护士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执行医嘱,打针、发药、量体温、铺床、叠被、做杂务,当时只看到了这些,所以,感到很沮丧。尽管觉得这个职业无法满足我的远大理想,但是,也没有另做选择,就像一个传统的女人对待一桩包办的婚姻,不喜欢,也不离婚,就那样走上了护理工作岗位。

    毕业后有幸分配到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成为一名临床护士。这个医院在皖北地区名气大,慕名而来的病人很多,工作也特别忙。这里有出色的护士,她们思维敏捷、行动迅速,无论工作多忙,都能从容应对,而且谈吐风趣、幽默开朗;当然也有爱发牢骚,天天喊累的护士,即便天天抱怨入错了行,但工作起来也不马虎,来了急诊,也是手疾眼快,不仅行动迅速,而且各种处置准确、到位。我发自内心地敬重她们,不管爱与不爱护理,她们都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和敏捷的行动能力。不仅如此,她们富有生活的情趣,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能把家里家外打理得干干净净,把一家老小照顾得健健康康,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时不时分享一些读书心得、与大家一起品尝自己制作的健康美食,业余时间或练瑜伽,或逛街、或学外语,总之,这是一个很有“本事”与“能耐”、而且充满生活“情趣”的群体。在这里,我老老实实地跟着护士姐姐们学习护理技术,安安静静地听着她们工作之余天南地北的海聊,也思考着我究竟要成为怎样的护士。


值班工作生涯(拉动可见)

护理部规定新护士要在内外妇儿轮转两年,我轮转的第一站是小儿科,工作不到半年的时候,护士长问我:“喜欢小儿科吗”?我说:“喜欢”!她说:“不要轮转了,就留在小儿科吧?护理部那边我去协调”。就这样,我成了一名儿科护士。后来,护士长跟我说:哪个科室都希望要到好护士,我不抢其他科的护士长也会抢的,所以我就先下手了。护士长的话让我明白了: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重要性。在小儿科临床护理第一线,我很快成长为一位雷厉风行的护士,走路快、说话快,做事情更是快,那时候,护士少,我一个人值夜班,要照顾54张床位的患儿,同时还要随时接待急诊入院的小患者,一天,值班护士长来巡视病区,问:“今晚来几个新病人?”,我说:“今晚还好,只来了7个新病人”。值班护士长说:“哎呀,你的胃口好大啊?”。我骄傲地告诉她:我昨晚接待了11个小患者,个个都输液,还有一个抢救的。儿科护理工作虽比较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从进儿科病房的第一天起,我就被小患者们尊称为“阿姨”,“阿姨”这个称呼非常具有约束力,它时刻提醒你:你是一个成人、更是一个长辈,必须用成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特别是当孩子们哭着喊着:“我让小庞阿姨打(针),我让小庞阿姨打(针)”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走在路上,或在公交车上,会有孩子向我打招呼“小庞阿姨好!”。我知道,那可能是在我们小儿科住院过的小患者。小患者让我懂得了:做护士技术要过硬,对病人态度要好,他们会认可你,他们也会记住记你。同事们都喜欢与我搭班,因为我的合作精神好,哪里忙就去哪里支援,医生们也喜欢与我一起值班,因为只要我能够独自处理的事情,就尽量不去麻烦医生。同事们的反应让我领悟到:同事之间要相互帮助,与人为善,工作上要有担当的能力,更要有担当的行为。组织上也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护士,并且被推选为护士长。有一年,医院专业人员中有一个可以提升一级工资的名额,院领导决定:从老、中、青三个层别的医护人员中,各推出一名候选人,结果推荐了一名老专家、一名中年优秀护士、还有一个青年护士就是我,我忙跟领导说:我不要涨工资,她们对医院贡献大、付出的多,如果给我涨工资,我的灵魂会不安。全院近两千名员工,竟有人会记得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护士,这个提名对我的鼓励太大了,让我懂得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不仅是人在做天在看,而且人在做人也在看。在护士这个群体中,我学到了专业技能,提高了专业素养,这个专业素养对我做人行事受益终生,所以,我要说:感恩于今生能够成为一名护士。

  护士这个职业为我赢得了宝贵的业余学习时间。护士的工作是八小时制,虽然有加班,但都会记录在案,以补休的形式还给个人,除去八小时睡眠,每天都有八小时的业余时间。这个业余时间真是太有魅力了,我的同事们,有去练瑜伽的,也有去修一门外语的,当然,也有去逛街消遣的。我每天拿出三十分钟的时间读外语,如果上白班,就早晨6点半开始读外语;如果上7-3班(护理的中班),就在傍晚下班后开始读;如果上夜班,就白天抽空补读。总之,从参加工作到怀孕生孩前的近十年间,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保持着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6点离开宿舍、6点半开始读书、7点钟去食堂吃饭、8点上班的习惯。晴天在操场上朗读外语,刮风下雨天在图书馆的屋檐下朗读外语,与我一起读外语的年轻医生和护士们,有的考取研究生了,有的出国留学了,唯有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出现在医院的操场上。有一个毕业留校的同事曾经对我说:我入校的时候,就看见你每天在操场上读外语,我毕业的时候你还在读外语,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这个学生这么多年还没有毕业?我回答说:机会没有来,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在我孩子5岁的时候,我参加了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State Foreign Languages Proficiency Test for Medical Staff, LPT),取得了日语类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LPT在全国卫生系统内WHO医学奖学金和笹川医学奖学金选拔出国人员设立的外语考试。但是,这一年,笹川医学奖学金却结束了,我的出国梦破灭了。但我依然很高兴,至少检验了这么多年学习外语的水平。我再次感恩于我是一个护士,因为护士有时间、因为护士有耐心,所以,我会比医生们分数考得高。

第二年的春天,我突然收到一个来自卫生部的大信封,通知我笹川医学奖学金又续签了,我被录取为第21期赴日留学的访问学者。在日本,我有幸成为国际护理学会会长南裕子教授和国际护理学会副会长片田范子教授的学生,她们都系统接受过美国的护理教育,在日本以及国际护理届享有很高的声誉,她们对我非常亲切、友好,从她们那里我理解了什么是护理的本质;受她们的影响,我深深地爱上了护理。我在片田教授手下做过2年访问学者、7年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只要她没出差,总能和她一起吃中午饭,她对中国很感兴趣,她会问我各种各样的关于中国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都那么苗条?是因为经常喝茶的原因吗?”;“听说中国的妈妈们在孩子感冒的时候,都会做按摩、刮痧,是跟谁学的呢?”、“西游记是谁写的?真的有唐僧这个人物吗?”……,使我痛感我对中国文化知道的太少,让我懂得了:国际化就是知道自己国家的文化,能够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出去就是国际化,也激起了我对中医护理的兴趣。片田教授还是一位难能可贵的教育者,她每次见到我都会问:“开心吗?有什么开心的事情没有?”;每次汇报课题进展,她都毫不吝啬地使用赞扬词:“おもしろい(真有趣)!”、“すごい(了不起)!”;有一天早上,我在大学门口遇到来上班的片田教授,我向她打招呼,她竖起食指“嘘”,小声对我说:“小溪里有3只鸳鸯,那只小的可能是鸳鸯宝宝,你看,它正跟着它的鸳鸯妈妈,不要惊动它们。”她的言行让我懂得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向学生转授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趣。读研究生与博士期间,经常有各种类型的研究讨论会,每次,南教授都让我先发言,她说她在美国读书的期间,她的美国导师也是让她先发言的。我相信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可以“传染与复制”的,今天我对我的学生的爱,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受两位恩师的影响,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将这种爱“传染与复制”下去。我再次感恩于自己是一名护士,因为学习护理,才有幸遇到护理界的两名德高望重的恩师。

护士这个职业还给我父母带来了延年益寿的实惠。我母亲还不到七十岁的时候,就查出有腔隙性脑梗、老年性糖尿病、白内障,在我的照顾下,她老人家竟然活到了86岁高龄。我公公五十多岁的时候,查出来患有糜烂性胃炎,我给他推荐健康教育资料,监督他戒烟、戒酒,教他做腹部按摩,指导他调整饮食。几年后,胃镜复查的时候,医生说胃部的糜烂灶不见了。70岁的时候,他又检查出老年性糖尿病,我让他去参加糖尿病教室,指导他合理饮食与运动,完全靠饮食控制和运动,就把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他也活到了80岁高龄。我父亲今年90岁,还能读书、看报、从事写作。弟弟妹妹们都说:家里的几位老人都能健康长寿,跟我做护士密不可分。我就象老人家们的健康卫士,我会他们定期检查身体,找权威专家制订治疗方案,告诉他们如何饮食搭配,如何运动,如何心理调适,我能做到这些,完全是因为我是一名护士,我有健康的“近水楼台”的优势,我有健康生活的专业知识。

感恩:做护士每天要面对十几个几十个病人需要观察病情、做出判断、给予处理,如此日积月累,自然能够锻炼思维、判断与行动能力。做护士,每天有八个小时的业余时间,想做什么就有可能做什么,我的同事中,仅1981-1986年毕业参加工作的护士中,取得博士学位的就有五人,在护理这个队伍中,想成为怎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怎样的人,这是一个下得厨房,上得讲堂的职业,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做护士,不仅能够帮助生病的患者,更能够帮助自己的家人与朋友。所以,我要大声地说:感恩于今生能够成为一名护士






来源微信号:fjtcmxbbjb

指导老师:林铭

微信编辑:崔敏

出品单位:宋慈湖畔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全部回复(0)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