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护网 首页 临床 护理管理 图文 查看内容

【专家分享】台湾专家谈护理愿景与实践

2017-6-27 17:04| 查看: 1450| 评论: 0

在信息科技发达的年代,国际间的交流已经愈来愈方便。在变动的环境里到底要掌握什么样的趋势?在产业与市场中,有哪些基本价值与科技的变革正在萌芽?经济与社会结构有哪些趋势?而这些趋势对我们的医疗产业有什么样的影响?身在现状无国界的竞争环境下,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对我们所处的环境与未来的发展有所了解,而这些的趋势也会影响我们专业的发展。

而在台湾我们可以预见的趋势包括:快速老化的高龄社会、少子化现象使家庭功能式微、健保财务的紧缩对医疗市场的冲击,以及医疗产业人力不足(如医界四大皆空)所造成医疗人员过劳的情况等等。过去我们护理团队彺彺让外界产生一种弱者的形象,在争取各界的关怀注意。但是我个人却认为护理专业要得到的应该是尊重。在目前这么一个多变不确定的年代,需要的就是务实。


在台湾目前医疗环境下,我认为医疗服务的经营策略

一、提高产业附加价值:因应疾病结构的改变进行科别与服务结构多元性的调整

二、扎实基本管理功夫:包括质量提升与有效益之成本控制

三、重整医疗保健体系:包括垂直整合与水平整合

四、培养创新再造能力:从质量控制到产品创新发展,并不断的创新与升级。

五、扩大多元服务利基:包括市场的国际化

护理专业发展的愿景“卓越护理 、全民健康”及因应策略

护理专业是一个很务实的专业,我们强调实践。我认为卓越护理的实践包括:

塑造幸福友善的工作职场。

维护护理人员的福利与权益。

合理的护理照护制度、人力供需

护理专业团体具有影响力

提升护理前瞻性、独特功能与科技整合

建构健康管理网络服务

能符合社会大众的期待,满足病人或民众健康需求

卓越护理的实践

针对卓越护理实践的因应策略,我特别想跟我们的护理主管分享几个观点:

        改变医疗、护理的服务观
1

       向来我们的护理工作是跟医师纠结在一起的,从医嘱的开立到执行开始,护理人员负责的就是”收尾”的工作。我们林口长庚医院针对”实时药嘱在60分钟内执行给药”的成效进行检讨。结果发现我们竟然在一个礼拜内可以开出2万多个state order(紧急医嘱),所谓紧急的医嘱应该是有危及病人生命之虞有必要需紧急处置,结果发现医师为了希望护理人员赶快处理”我的order”所以开出了许多的state order,让护理师、药师、佐理员大家都在跑,真的有必要吗?我们重新检讨定义并做教育训练,结论一个3900床的医学中心,一个礼拜约200~250个state order较为合理。善用资源勿让医疗团队任何成员无谓的忙乱,因此我们把这个项目列入监测指针。所以医疗、护理的服务观必须改变,团队勿默守成规应针对作业问题的合理性讨论以及进行必要的改变。

      护理照护系统的变革改造
2

       从护理专业的发展沿革来看,我们有过很多的护理照护模式,功能、成组、主护、全责….等等的照护模式。过去甚至有所谓的主流派,特别是在评鉴的时候,认为采那一种模式就是比较好的。可是这几年因护理人员异动率较高我们应该重新思考,采取照护模式的理由。如果一个病房资浅的护理人员比较多,我们还可以采取纯熟护理师的主护护理或者全责护理模式吗?我们应该回头考虑护理模式的整合。也许先以功能模式与成组模式的搭配来安排,等待人力稳定资质提升之后再执行主护照护的模式,不然逼着资浅的同仁太快独立面对复杂的医疗照护,只会增加压力,这样她们还愿意留在这个职场吗?

       高医王秀红院长领导一个研究计划,提出复合式护理照护模式(图一)。以不同层级的人员混合不同技术层次来建构这个照护模式。


       但是,现实中我们护理人员有太多的角色需要整合。除了我们护理人员原来的晋阶管道以外,政府的一些试办计划也衍生很多的”师”,个案管理师、转介护理师等等,我们护理人员非常好用,所以许多人去担任这些角色,可是我们整合了吗?以我们林口长庚医院来说病人出院转到护理之家短短的十分钟的车程会改变什么吗?但是我们却要再问一次病史与纪录一次ADMISION NOTE,我们应该要问的是我们的出院计划与医嘱转呈了吗? 我们是否有思考过这样的事情。

      另外一个问题是专业与非专业人员的工作整合。每个医院大概都会有病房清洁的安排,要清洁的东西也很多包括天花板、空调、布帘等等,每到了清洁日,我们就必须移动病人来配合清洁工作的需要,当然护理人员就必须移动工作车到病人所在的地方进行照护工作。长庚医院因为大,在过去一个月的清洁就分三天进行,空调归空调、布帘归布帘。但是,依据感控的原则,清洁的顺序应该从上到下,是不是这样的安排有掌握了原则,另外这样的安排有没有考虑到护理人员作业的影响。当时因为清洁工作是由三家外包公司来处理,所以没有整合。后来,我们整合了所有的清洁工作,不但对于照护活动的影响缩小,同时也降低了外包的成本。

        急、慢性、长期照护网络体系的整合角色与功能的建立
3

       我们的照护太片段了。如何让急、慢性、长期照护网络体系整合是我们的一大课题。我在十年前画了一个医疗照护流整合管理示意图(图二)。如何让我们信息流能贯穿整个照护活动,同时让照护与行政管理的财务流、商流也能在机构间串联。其实目前这些流都有,但是我们还是各自做各自的。举例,我们现在病患转护理之家要填长照十年计划的相关文件,数据非常的多。为什么数据不能透过信息的整合加以简化,以健保来说资料可以上传,但是长照就因为资料格式的关系还卡在手工作业的状况。


      在企业管理当中有所谓的价值炼,我们护理当然也有价值炼,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做价值炼的整合,来提升专业的价值。

结合科技建构护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4

       护理信息系系统的建构被谈了很多,我认同这样的发展趋势。信息系统的建构是一种必要的基础建设。我常问我们的副主任,为什么我们的护理人员总是要问病人为什么要住院?很多的病人是有疗程的,例如癌症病患会依着治疗计划而入院。以人性化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可以早一步从上次Discharge note了解并关心到病人上次住院的情况,并提出关怀,病人不是会对护理人员更有信心与感动?

       我们的确要建构护理的信息化系统,以及护理作业标准化,而且我们要做的是建构式的护理纪录。很多我们的护理过程与护理计划要格式化。两岸护理人员在交班的时候最爱做也最改不掉的习惯就是写小抄。现在行动化的医疗车都跟着护理人员为什么交班的资料不是在里头呢?因为数据散落在不同的窗体,需要搜寻,所以我们要把交班的数据格式化。这个工作需要资深的人员来做,依着不同科别、病人来规划交班所需要的数据,将我们交班的工作智能化。很多时候护理人员的忙与盲让我们看不到很多问题的本质。

       另外我们信息化工程要导入安全管理机制提升照护价值。例如在我们心脏科病房对于心脏衰竭的病人常看到的医嘱是给利尿剂-state order laxis 1#,病人服用利尿剂后我们是不是15分钟、30分钟要观察病人排尿的情况,我们的信息系统可以在这个st order下提供一个智能化的提醒,增进病人的安全。纪录I/O也一样,当病人的Intake 或是Output出现不正常时要能够显现警示,这就是智能化的设计。

       所以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不一定只有加薪一途,而是要问这个职场有什么可以留住护理人员,以及如何应用科技来降低护理人员的负荷。

       开拓健康照护的多元化产业
5

       以现代发展趋势来看护理人员有非常宽广的发展方向,从预防医学、小区保健到健康管理等等,都存在机会让我们创造多元化的健康照护体系。

结论

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大家的选择在哪里?世界变动得太快,我们是不是要有更大的弹性。如果能做更好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可以塑造未来。大家都在谈核心能力,它的价值在那里,这些都是身为菁英的护理主管的责任。

       在现今社会,压力一定有。跨世纪主管应有思维是在逆境中成长、像果蝇一样变化快速。我们探讨过去的问题,那叫改善掌握未来的机会那叫创造成功。未来赢家是要掌握资源,整合应用。我们资源不少,但是我们是否会整合应用,我们有很多的工作是被切割的,需要我们有能力去整合,而且我们必须提出数据分析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结合大家的智慧这才是致胜的关键。

本文整理自新世纪护理行政管理学术研讨会

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杨丽珠

学历:

日本东海大学护理行政研究员

现职:

长庚医疗体系行政中心副主任

医院及教学医院评鉴常务评鉴委员

卫生福利部护理咨询会委员

卫生福利部健保署健康保险会委员

护理师护士公会全联会副理事长


「聯新成長學院」——簡介

「聯新成長學院」是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依照集團願景及經營策略,整合全臺灣優秀醫管師資及醫院體系而組建的教育培訓戰略組織,旨在透過智研、教育訓練、文化出版,以創新作為發展,建構學習型組織,奠定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的知識資本,培育優秀人才,實現員工成長與集團發展,提升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因應國際健康照護產業潮流,不遺餘力規劃及推動兩岸健康照護產業各職類及管理人才之培育,是兩岸醫療照護產業人才培育之楷模。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不遺餘力促進兩岸醫務管理交流!

全部回复(0)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