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护网 首页 临床 精神科护理 图文 查看内容

精神科护士:宝宝心里苦,该怎么办?

2017-8-21 10:45| 查看: 1337| 评论: 0

刚进入临床工作的精神科新护士,工作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愤怒沮丧、悲伤压抑等负性情绪。

刚进入临床工作的精神科新护士,工作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愤怒沮丧、悲伤压抑等负性情绪,不仅危害护士自身的心身健康、影响护理工作质量,也是导致新护士产生离职意愿的重要原因。


精神科新护士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

虽然护理教学中设置了《精神科护理学》,但绝大多数护校并没有安排学生到精神科进行临床实习或见习,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学生更好了解精神疾病,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内容缺乏了解,一旦进入临床会感到陌生和无所适从,容易对工作产生盲目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对工作挫折缺乏合理的应对方式

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要求精神科护士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新护士面对患者的辱骂、或受到患者无端攻击时,缺乏合理的应对方式,致使职业信念受挫、职业理想动摇,容易产生气愤、委屈等不良情绪。


专科工作技能不足

良好的沟通及风险评估技能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精神科护士了解患者精神症状及心理动态的必备条件。而精神科新护士由于临床实践时间短,沟通技能缺乏,护理经验不足,对护理风险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工作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陷入被动状态,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各方压力过大

初入职的精神科护士不仅急需提高精神科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法律法规、精神科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各班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等各项学习任务,有的还面临护士资格考试、考研等,学习压力大也是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

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多无家属陪护,护士肩负着治疗给药、安全护理、生活照顾等护理任务,工作任务多,工作责任大,应对不良容易产生工作疲惫感,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患者容易发生自杀、暴力、外逃等不良事件,护士不仅要维护自身安全,还要保证科室所有患者的安全,上班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


人际关系紧张

良好的同事支持系统是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保障,精神科新护士由于初入职场,对病区环境较为陌生,与病区同事尚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中缺乏同事支持,有的新护士对老师的带教及工作要求不适应,集体归属感缺乏,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


工作安排不合理

由于护士人力不足,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后,常常很快被安置在重点岗位,或长时间内承担病房的基础护理工作,前者容易造成新护士自我效能感降低,后者容易导致自我成就感不足,两者均容易导致新护士产生不良的工作体验。


教你几招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岗前培训力度

精神科新护士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精神科理论知识、沟通技能、风险防范等知识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及护理要点,为顺利适应临床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重视新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从事精神科专业的护理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与规范化的行为准则。护理精神疾病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极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能够理解患者紊乱的言行表现,尊重患者、同情患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及服务态度,合理化解工作中的不良情绪,不被患者的精神病性言行所困扰。


充分的临床带教

精神科护士进入临床后,要合理安排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帮助新护士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护护关系及护患关系,让新护士充分熟悉病区的环境、病房管理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及工作标准要求,知晓如何在工作中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将理论知识、各项制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新护士临床适应能力。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新护士过快单独承担重任或长期从事晨晚间基础护理工作,均不利于新护士的健康成长,因此,应循序渐进的安排工作任务,避免新护士产生不良的工作体验。


及时提供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有效化解新护士的不良情绪

带教老师、护士长定期与新护士沟通,了解新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心理感受,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帮助新护士解决问题,指导新护士正确应对工作压力,及时化解不良情绪,为新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觉安全、团结、友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以提高新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丨Swan

来源丨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全部回复(0)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