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1、补脾经,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在呼吸道感染后也会补脾养肺,培土生金。 2、顺运八卦,脾胃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用。 3、掐五指节,宝宝受到惊吓之后的常用手法。 4、揉涌泉,头痛发热,呕吐腹泻,补益肾气。 5、捣小天心,清热镇惊,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 6、平肝清肺,用于呼吸道外感。 7、顺时针摩腹,用于便秘,积食,内热。 8、拿风池,用于感冒发汗、头痛、发热。 9、推六腑,用于高热、凉血、解毒。 10、捏挤大椎,用于感冒、发热。 11、分手阴阳,用于调节阴阳平衡,寒热夹杂,半表半里,高热不退。 12、清大肠,用于便秘、积食。 13、掐四缝穴,用于厌食、积食。 14、揉肺俞,用于肺炎、咳嗽。 15、下推七节骨,用于便秘、积食。 16、拿肩井,用于感冒、惊风。 17、分腹阴阳,用于腹泻、积食、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18、横擦四横纹(或者叫小横纹),用于干咳轻咳、咳嗽初起或咳嗽将愈。 19、揉板门,板门为脾胃之门,可以通三焦,清虚热实热,治上吐下泻、脘腹痛。 20、揉足三里,用于脾胃疾病,常敲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为脾胃保健穴。 21、清天河水,用于低烧,心经有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