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事实真是这样吗?下面四个案例告诉你,护士到底有多重要! 案例一 13床的老太太因脑梗塞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都挺好的,只是有些低烧。因为只是低烧,所以护士只是嘱咐多饮水,没有多做处理。 没想到的是,病人一直低烧,无论温水擦浴还是物理降温,老人一直反复发烧。 虽然低烧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可一直烧着也不是办法,加上老人家属很紧张,不断询问有什么办法退烧,搞得医生有些被动。 医生们几经讨论也没得出结论。 就在这时,一个护士的话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她说:刚才扶老人家上厕所时,发现老人的大便有血迹。 通过询问,发现老人大便有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老人有痔疮,所以一直以为是自己痔疮犯了,没有太在意。 后来医生给开了肠镜,结果发现老人竟然是结肠癌。自此,病人低烧的罪魁祸首终于找到了。 案例二 23床的病人血压一直控制不好,总是忽高忽低。医生查房问病人有没有按时吃药,病人一口咬定,每次都有按时按量服药。 那血压怎么还是控制不下来呢?主管医生也有些纳闷。 一日,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交接班,交到23床时,发现病人正往枕头底下放了什么东西,见到她们来,立即缩回手,而且神色有些异常。 夜班护士留了个心眼,没有当场挑明,佯装没看见,然后趁病人上厕所时悄悄翻开他的枕头,发现枕头下面都是降压药。 在证据面前,病人承认,他认为降压药有依赖性,只要吃了,终身必须吃药,所以每次护士发药他都悄悄藏了起来,导致血压一直控制不理想。 真相大白后,大家轮番给病人做健康宣教,最终病人同意服用降压药,在血压控制稳定后出院了。 案例三 21床是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长期卧床,神志清醒,但因为失语,无法自主表达。 一日,病人家属来办公室,说病人一直有些烦躁,但是又表达不清楚,希望我们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责任护士过去看,发现病人确实有些躁动不安,嘴里也“呜呜”的,似乎想表达什么,测量其生命体征,无异常。 责任护士正准备回去报告医生,忽然听到家属说了一句,老爸今天到现在怎么都没尿啊! 护士一听,问家属,你是说病人从上午到现在都没有排尿吗?家属点点头道,可能今天喝水少了吧。 护士打开被子,按了按膀胱区,发现膀胱区有些膨胀,在耻骨上方叩诊,浊音。原来病人尿潴留,涨得难受,所以烦躁不安。 问题找到后,护士给病人插尿管,很快,病人就平静下来了。 案例四 一个传染科护士接收了一个因为吃坏肚子腹泻三天的病人。病人进来的时候,医生建议做心电图,但是病人坚持认为自己只是拉肚子而已,死活不同意做心电图,认为那是在浪费钱。 后来,师姐在做首次护理记录时,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感觉和一般腹泻病人不太一样,有点像心梗症状。 于是她和病人反复沟通后,病人终于同意做心电图。 结果出来后,大家倒吸一口冷气,心梗,还是最凶险的广泛前壁心梗。 经过抢救,病人有惊无险,这位护士也因此在科室一举成名。 由此可见,当患者觉得不舒服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没办法主动告诉医生时,就需要护士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处理并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避免患者病情恶化,甚至还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护士并非只是我们认为的打打针、发发药,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很多时候都是医生没办法及时了解到的。 所以,让我们为在各个科室拼搏坚守的护士点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