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放开调节器液体不滴,用注射器推,阻力特别大,检查输液器并无打折扭曲,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你遇到过吗? 静脉留置针临床护士都不陌生,其具有内套管材质柔软、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随时输液、减少反复穿刺的优点。 随着业内钢针零容忍理念的普及,留置针已成为输液主力军了。 尤其在儿科,留置针已成为住院患儿的首选,但使用中一些细节不容忽视。 比如这小小的封管夹,看似微不足道,一旦疏忽也是会出麻烦的。 留置针以是否封管夹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 本文所说的留置针特指密闭式,其封管夹以指板夹和拇指夹两种常见。 案例一 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从穿刺点开始逐一排查,当看到封管夹时,我眼前一亮:夹子呈夹闭状!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了。 顺手打开封管夹,重新调节参数,机器正常工作了。 "你们这里有些护士工作太不认真了,夹子不打开就走,要是出了问题非投诉你们不可。" 我忙向家人解释,最终取得了家人的理解。 案例二 案例分析 这低级错误接连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两个接液体的护士复原了事件的过程: 6床患儿是实习同学接的液体,当时带教老师询问时,她说自己会接液体,在接针的过程中,患儿哭闹,她一紧张就忘了打开夹子。 20床患儿是一个低年资护士接的液体。 她上午封管时顺利,在接液体时,她认为两次间隔时间不长,直接接上了头皮针,在未冲管的情况下打开了注射泵。 她刚离开病房,微量泵报警,一个实习同学在没有仔细检查的情况下,关机重新启动后又离开了,机器再次报警。 两个护士,两次处理都未解决问题,难怪家人生气。 实习同学流程不熟悉,低年资护士想当然简化流程,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案例三 笔者夜班期间应邀到某科帮忙静脉穿刺。 据该科护士介绍,患者双下肢静脉曲张,一侧上肢因之前化疗致血管破坏,无法行静脉穿刺。 她在对侧扎了一针未成功,老太太哭着不扎了。 在她的好言安慰下,患者同意再扎,但要求找一个高手来。 在和患者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后,我在其上臂找到了一根血管。 消毒后,同事递过来的排好气的留置针,穿刺顺利。 放开调节器后,液体不滴,注射器推,阻力特别大,检查输液器并无打折扭曲,左思右想,始终找不到原因。 正欲拔针重新穿刺,无意间瞥见留置针的小夹子呈夹闭状态,遂打开,液体顺利滴注。 事后,询问该同事,她说排气后,发现还有少量液体往外滴,就关闭了小夹子,结果一忙就忘记打开了。 穿刺前把封管夹子夹住,笔者从未这样做,再加上对方已经排过气也没注意到这一点,结果却因这一疏忽,差点拔下留置针。 以上几例是开始输液时封管夹未打开,接下来分享一例是封管后封管夹不到位的案例。 案例四及分析 输液时,封管夹未打开,输液结束封管时封管夹不到位,说起来看似笑话,然而这样的低级事件的的确确发生了。 探究其中原因,新护士、实习生多因操作流程不熟悉,老护士则因熟练凭经验简化流程。 经验总结 其实只要在操作时能多看一眼,这样的事件就可避免发生。 封管夹只是输液环节中的一个小细节,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细节就可毁掉苦心打造的职业形象。 但愿我们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慎之又慎,进行每一项工作时都能按流程执行,以制度规范行为,保证患者安全才不是一句空话。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下方留言区发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