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提倡送检血培养?
- 血培养是诊断细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金标准;
- 血培养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
- 发热患者中有 5%~15% 血培养阳性;
-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没有哪项微生物试验比血培养更重要了。
2.怀疑血流感染,什么时候采血时间最好?
- 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 0.5~1h 内采血;也可于寒战或发烧后 1h 进行;
- 在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采血;
- 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 无需同时或短时间内完成几套血培养采集, 除非怀疑存在持续性菌血症时 (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为什么每套标本中应包含厌氧培养?
- 厌氧培养能提高厌氧菌感染患者的诊断率;
- 提高临床兼性厌氧菌的检出率;
- 报告时间提前。
说明:
(1)厌氧瓶除了检出厌氧菌,另外对葡萄球菌、肠杆菌菌科细菌以及苛氧菌的检测有优势。
(2)资料显示 16% 的链球菌和 17% 的肠杆菌科细菌血培养时仅厌氧瓶报告阳性[1]。
(3)研究者对 7072 份同时做需氧瓶和厌氧瓶的血培养结果分析显示,640 份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 9%,其中需氧和厌氧瓶同时阳性为 55%,仅需氧瓶阳性为 26%,仅厌氧瓶阳性为 19%[2]。
(4)研究显示需氧瓶有 9% 比厌氧瓶早 1 天报告阳性结果,而厌氧瓶有 5% 比需氧瓶早 1 天报告阳性结果[2]。
4.应该采几套血液标本?
研究表明,不同血培养套数检测灵敏度不同[3],
- 1 套为 73.2%
- 2 套为 93.9%
- 3 套为 96.9%
因此建议:
- 成人:最少 2 套,3 套更好;
- 儿童:一般只采需氧培养瓶。以下情况时,考虑厌氧培养:分娩过程中延迟破膜的新生儿、母婴垂直传播的绒膜炎、慢性口腔或鼻窦感染、蜂窝组织炎(特别是肛周及骶骨)、腹部感染体征、咬伤、破伤风、脓毒性静脉炎、接受类固醇治疗的儿童。
5.每次采集血液量是多少毫升?
- 成人:每瓶 10ml,每套 20ml,两套共 40ml;
- 儿童:按年龄和体重采集足够的血量,不超过患儿总血量的 1%。
- 新生儿:≥0.5ml/瓶;
- 婴幼儿(1~36个月):≥1.0ml/瓶;(≥36个月):≥4.0ml/瓶。
6.接种时关注事项,首选注入哪个瓶子?
- 血量充足:先注厌氧瓶,后注需氧瓶,避免空气进入;
- 血量不足:优先注入需氧瓶,剩余注入厌氧瓶,因为多数菌血症是由需氧菌和兼性需氧菌导致的。
7.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如何送培养?
- 保留导管:至少采集 2 套标本, 1 套来自外周静脉,另 1 套来自中心静脉导管,2 套标本采集时间<5min;
- 不保留导管:从独立外周静脉无菌采集 2 套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送实验室。
8.血培养采集的流程是怎样的?
9.血培养标本采集要点?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 1. 评估病情、治疗、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 2. 了解寒颤或发热的高峰时间。
- 3. 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
- 4.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二)操作要点
- 1. 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同血标本采集)。
- 2. 经血管通路采血法(同血标本采集)。
- 3.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取血法:
- ①取 1 支注射器抽生理盐水 20 mL 备用,另备 2 支注射器。
- ②取下肝素帽,连接 1 支空注射器,抽出 5 mL 血液弃去;
- ③如正在静脉输液中,先停止输液 20s,再抽出 5 mL 血液弃去。
- ④另接 1 支注射器抽取足量血标本。
- ⑤然后以生理盐水 20 mL 用注射器以脉冲式冲洗导管。
- ⑥消毒导管接口,清除残留血迹。
- ⑦连接肝素帽或叁通管(或正压接头),如有静脉输液可打开输液通道。
- 4. 成人每次采集 10 ~ 20 mL,婴儿和儿童 1~5 mL。
- 5. 用 75% 乙醇消毒培养瓶瓶塞,待干,将血标本分别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内,迅速轻摇,混合均匀。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项
- 1. 血培养瓶应在室温下避光保存。
- 2. 根据是否使用过抗生素,准备合适的需氧瓶和厌氧瓶。
- 3. 间歇性寒战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前取血;当预测寒战或高热时间有困难时,应在寒战或发热时尽快采集血培养标本。
- 4. 已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在下次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 5. 血标本注入厌氧菌培养瓶时,注意勿将注射器中空气注入瓶内。
- 6. 2 次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 1 h。
- 7.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采取血培养标本时,每次至少采集 2 套血培养,其中一套从独立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则从导管采集。两套血培养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 ≤ 5 min),并做标记。
来源:手术室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