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是当前威胁患者就医安全、干扰医疗质量提升、影响医院效益增长最突出的现实问题,已引起各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国家卫生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管理规范以及行业标准,但近年来国内仍时有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报道。分析原因,客观上讲医学科技迅速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药物不断研制成功并投用临床,诱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并日趋复杂多样,但最主要的问题,还应该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力不高所致。 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既要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也要透过现象抓着问题的根本实质,既要治理点上的个别问题,也要解决面上的共性问题。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执行力,笔者认为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硬功。 一、学习法规制度是前提 知为行之先,行乃知之举。医院感染法规,是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必须执行的纲性规定,是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国家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在医院的延伸和继续,是对上级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要求的具体分解和细化,是建立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普遍性基础上,在汲取以往历史经验教训总结中,制定的规范医务人员日常执业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惯性有序运行的必备条件和保证措施。学好法规制度,是落实好法规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医院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全员参与的法规制度学习活动,把法规制度学习纳入岗位或岗前培训内容,列入质量考核范围,严密组织,认真考核,凡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执业,实现人人参与法规制度学习,人人熟知法规制度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切实做到应知应会,从根本上确保法规制度学习人员、效果、时间落实,为落实贯彻好法规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高内在动力是根本 内在动力源于执业者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意识,如果医务人员执行制度的思想根基不牢,再多再好的制度执行起来也会大打折扣,最终也只能是 “聋子耳朵--摆设”。因此,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法规制度根本在于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内在动力,把提高制度执行力固化成一种常态,把落实法规制度转化为自主行动,砺炼成一种习惯。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情为患者所系、利为患者所谋,技为患者所用”的服务思想和价值导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倡导良好的社会主义医德风尚,并作为医院思想建设、医魂铸造的基础工程工程来抓,教育医务人员自觉摆脱狭隘的个人和小团体利益观念的束缚,做到不为点点欲望而沾污医魂,不为蝇头小利而丧失人格,用对医院、对自己、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执行好医院感染管理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真正的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 三、领导率先垂范是关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法人代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室主任是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制度是基于以前教训,凝聚实践经验,蕴含着科学理论和合理方法,贯穿并体现着科学管理、依法管理、规范执业等重要思想,深刻揭示着医院建设发展与医疗安全管理的内在规律。因此,领导骨干首先要务必带头学习制度,切实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自觉做制度规定的明白人和带头人。从另一角度讲,领导骨干的言行具有鲜明而强大的引领与导向作用,积极的言行可以促进工作,视而不见的姿态也可能导致医务人员产生消极的态度。对此,领导骨干应率先垂范,要行动先于群众,标准高于群众,要求严于群众,培育和引领正面积极的舆论导向,以言行一致、始终一致、知行合一,雷厉风行的扎实作风,用积极的言行和模范行动,带动和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有效落实。 四、强化经常监督是重点 监督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监督,制度就可能成为可以随意伸缩的“弹簧”和不带“电”的高压线,难以发挥刚性的约束与规范作用。失去监督的制度落实,也就无执行力可行。强化经常性监督,确保制度有效落实,一是要明确责任目标,建立责任考评问责制,严格推行“精确奖惩”,不搞“法不责众”式的敷衍了事的监督;二是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医院质量建设考评体系,赋予一定分值,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重点检查与全面普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检查讲评分析,与劳务费发放挂钩,并通报全院;三是完善和优化监督方法方式,制定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细化,明确到具体科室或部门和具体责任人,把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年终评功评奖、晋升晋级、评先评优的基本依据,切实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严禁随意变通、肆意规避等消极行为;四是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充分发挥医疗行政、感染管理科等职能部门和全员相互监督的主体作用,提高监督的参与度和透明度,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以公开求公正,以公正促落实。 只有时刻把患者的安全和责任挂在心上,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因此,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力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