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精神疾病患者恢复期家庭护理莫入误区

发表于:2015-2-4 14:12:16 6410 来自: 湖南衡阳

  

随着精神科学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动员家庭及社会的力量,重视精神康复问题,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期进行家庭护理指导,目的在于维护患者的独立功能,减少其对精神医疗系统的依赖,重建其信心,协助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但患者在医疗机构治疗好转后转由社会或家庭护理时,照料者往往会走入一些护理知识的误区。

家庭护理误区之一:就是由患者自己配药,自己保管药品。患者在缓解期会遇到许多特别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时,患者容易出现悲观绝望,所以在出院一年内,精神疾病自杀率往往较高,而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物就是比较常见的自杀方式。因此家属不仅应该监督患者配药和服药,所有药物也应由家人专门管理,并定时清点存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药物,不仅仅是指抗精神病药物,还包括家中的所有备用药。

家庭护理误区之二:就是有的家属往往误认为患者需要长期休息和照顾,或者认为只要患者不肇事肇祸就万事大吉,所以不让患者从事任何家务劳动,也不鼓励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其实,这样只会加重患者的惰性,使其阴性症状迁延不愈,社会功能明显下降,从而加快精神衰退的进程。此外,由于患者无所事事,整日沉迷于自我的世界里,还会导致生活及思维完全脱离现实,以致引发幻觉和妄想,进而导致病情复发。家属应鼓励患者生活尽量自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劳动。

家庭护理误区之三:就是由于目前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及逃避行为,家属也认为让患者避开外界刺激,减少心理应激,有利于病情稳定,而听任患者闭门不出。或是家属为了防止患者的冲动、攻击、破坏等行为而限制患者外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将患者与社会隔绝,进而导致其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加快精神衰退进程,并增加病情复发的风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或家属应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并适时向周围的人宣传精神疾病知识,以获取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家庭护理误区之四:就是对患者要么过于溺爱,要么放任不管,关爱程度把握不准确。有的家属认为,精神病主要是由于精神刺激引起的,所以对病人有求必应,百般呵护,甚至放纵患者的无理取闹及不良行为,从而导致患者丧失是非分辨能力,自我控制力进一步削弱,有些患者还认为自己具有特殊身份,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也有些家属则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患者拖累了家庭,使家人丢尽脸面,从而对患者采取排斥和敌对情绪,引起患者自卑自责,甚至悲观绝望。家属正确的态度是对待患者关心而不溺爱,鼓励而不放纵,培养患者重新树立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自爱的信心





收藏
送赞 5
分享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2)

lxluz 来自: 北京
2015-9-29 16:04:34 回复
lxluz 来自: 北京
不错,支持下!












白癜风的医疗
2015-10-15 19:37:16 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