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施NCPAP的医护人员应掌握NCPAP的适应证、操作程序、监测指标、疗效判断方法及不良反应防治等。急性病患儿施行NCPAP可在急诊室、重症监护病 房或其他专业病房进行。慢性病患儿可在睡眠监测中心或重症监护病房等试用并观察效果,待家属掌握相关操作技术后可安排在家庭长期应用,医护人员应给予技术 支持。
选 择标准主要基于临床综合判断,包括呼吸衰竭原因、呼吸困难程度、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无吞咽障碍、患儿配合程度及依从性、治疗目的、胸x线片和血气结果等。 接受NCPAP治疗的患儿应是轻-中度呼吸衰竭而非严重呼吸衰竭和有生命危险的患儿,另外实施NCPAP的场所应具有有创通气的能力。对一些神经肌肉疾患 导致的慢性呼吸衰竭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应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确切了解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情况,并评估NCPAP的有效性。
选择最适合的压力是有效NCPAP治疗的基础。NCPAP初调参数为:压力4~6 cmH2O(1 cmH2O=0.098 kPa),流量为婴儿6~12 L/min,儿童8~20 L/min,并根据肺部氧合情况设置吸入氧浓度(FiO2)。当NCPAP与患儿连接后,根据患儿呼吸及氧合变化等情况调节通气参数。如经皮氧饱和度仍低,可以每次1~2 cmH2O 的幅度逐渐增加压力,但最高压力一般不宜超过10 cmH2O。同时按每次0.05~0.10的幅度提高FiO2。若经皮氧饱和度维持稳定,应以0.05的幅度逐渐降低FiO2。如FiO2<0.35,经皮氧饱和度仍能维持,可按每次1 cmH2O的幅度逐渐降低压力,直至2~3 cmH2O。若经临床评估判断NCPAP的疗效欠佳,1~2 h病情无改善或继续加重,达到气管插管指征时应立即插管行有创通气。
密切监护是判断疗效、合理调节参数及发现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也是避免因NCPAP治疗无效而延误气管插管时机的重要环节。
监 护内容包括:(1)鼻塞、口或鼻面罩与患儿接触部位的漏气量,及时调整鼻塞、鼻或面罩位置及固定带松紧程度。(2)呼吸道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理气 道分泌物。(3)由于开始使用NCPAP时患儿会感到不适,导致烦躁、对抗,小婴儿可使用沙袋等适当限制头部运动,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对较大儿童应做好解 释教育工作,以取得患儿的理解和配合,减少恐惧感,增加依从性。(4)监测呼吸频率、心率、经皮氧饱和度等变化,及时调节通气压力、流量和吸氧浓度。 (5)胃管护理:因高流速供气或患儿啼哭使气体吞人胃内易导致腹胀,应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避免腹胀导致横膈抬高影响患儿呼吸或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 留置胃管也利于小婴儿经胃管喂养。
注 意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变化。NCPAP治疗有效的表现包括:呼吸困难逐渐减轻,呼吸频率及心率逐渐正常,三凹征及鼻翼煽动减轻或缓 解,听诊双肺进气音良好,发绀缓解,呼吸暂停好转。一般在施行NCPAP1~2 h后复查血气以了解治疗效果。根据以上指标综合判断治疗效果,确定参数水平。应用NCPAP1~2 h后,患儿病情无好转,应及时换用其他通气方式。
如经NCPAP等治疗病情稳定,患儿临床症状逐渐好转,可以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和吸入氧浓度。当压力降至2~3 cmH2O和FiO2<0.35时,患儿若无明显呼吸困难,能维持较好的血气指标,可试停NCPAP,改鼻导管吸氧。若出现呼吸困难可重新连接继续行NCP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