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来源
患者张大娘,76岁,肺癌术后半年,轻度阿尔茨海默病。为了方便化疗药物的输注,留置了PICC导管。经过半年的折腾,大娘的痴呆症状有加重的趋势,近日,化疗间歇,张大娘带管出院回家。一天下午,护士长接到患者家属的电话,电话中患者的儿子焦急的说,由于家中保姆有事外出,留大娘一个人在家,结果保姆回来后发现大娘手臂上的PICC导管不见了,并且床上有节段的导管。这可吓坏了保姆及大娘的儿子,于是赶紧给护士长打了电话。
护士长也被家属的描述吓了一跳,赶紧让家属带大娘到医院做了X线拍片检查,还好有惊无险,导管未遗留体内。于是给与患者PICC穿刺点消毒换药,贴膜覆盖。
这起事件虽然未给患者带来大的伤害,但纵观事件的整个过程还是挺后怕的,如果家人未及时发现,如果导管断留到患者体内,那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这起事件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带管回家的患者,护士宣教不到位。
2、特殊患者(如本病例中的阿尔茨海默患者)评估不到位,未把关注重心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只注重了肿瘤患者携带的PICC导管的宣教,而忽略了患者作为一个人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存在痴呆的问题。
3、由于评估的不全面导致对患者的约束不到位导致了导管的脱落。
4、导管固定不牢靠。
针对这起事件科室进行了讨论,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方案,具体如下:1、各种导管置入前,都要全面评估患者,根据患者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导管。
如某品牌导尿管说明书中规定对于情绪不稳定或行为无法自控的患者,留置导管要加强看护,建议使用单腔导尿管,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管造成器质性损伤。如图。
2、对带PICC 导管出院的患者给与文字性的宣教资料,对宣教内容确保患者家属了解并熟知。
3、对于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肿瘤脑转移)的患者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都要给与适当约束,如使用乒乓球拍手套约束双手、必要时对双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发生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4、凡是痴呆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科室一律使用思乐扣”U”型固定,输液间歇期导管外用护腕等工具固定,防止患者拔出导管。
5、健康教育资料上用三号字标明科室电话,发生意外时方便患者家属联系。
最后提醒大家,阿尔茨海默患者常伴发不同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患病早期,患者通常是四肢活动功能正常,这类患者不管携带何种导管(静脉留置针、导尿管、胃管、PICC导管等)都要求家属多加看护,给于患者适当的肢体约束,避免不必要的导管脱落引起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宋威葳 , 何汶徽 , 姜日旭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属对PICC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魅力中国,2017年z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