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需5名伤员需前接后送,野战医疗队速紧急处置……”隆隆炮声中,11个戴着联勤保障部队第906医院红十字袖标,身着迷彩服的“天使”来回穿梭,如精灵般在伤员集结地域闪转腾挪、忽左忽右,将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演绎得淋漓尽致。
伤员左小臂骨折、伤员右眼被炸伤、伤员前胸穿透伤……一个个紧贴实战的考题随机轮番上演,11名比武人员沉着应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止血包扎有条不紊,伤员运送忙不而乱……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练兵图扑面而来。
“全部优秀。”沉浸在比武氛围中11名“女汉子”,听到考官宣布人人取得参加上级大比武“资格证”后,不约而同的掌声瞬间引爆比武现场。
“巾帼不让须眉!” “谁说女子不如男。”……天知道,为得到参加上级比武这张“入门券”,只有她们自己知道经历了什么。
膝盖淤青“家常便饭”
在军校经过4年摔打锤炼的王怡然,第一天训练匍匐运送伤员科目,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就“洋相”百出。
“伤员”体重120斤左右,并不强壮的王怡然正常情况下,搬运120斤重的物体就算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无法完成,何况是活生生的“伤员”。没有任何悬念,完全不“配合”的“伤员”,让王怡然满头是汗却手足无措,伤员她根本运不动。
战场上,战友受伤了,作为野战医疗队中的一员,却连转移战友都做不到,还谈何为战友健康保驾护航?训练还未结束,王怡然的脸红到了脖子根。
说啥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王怡然知耻后勇。决心之后是行动,她抱着模拟人生练匍匐动作,抱着重量与伤员差不多的物品练流程,请同事为自己卡表练速度……第一天训练下来,王怡然的膝盖上有了两个特殊“勋章”:淤青。
日复一日,膝盖淤青一天不见,王怡然还心里不踏实:没有淤青,证明当天的训练强度没达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演练中,王怡然在运送伤员时行云流水的动作,快准精准的护理,让考官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
妇唱夫随“特殊PK”
“准军嫂”汪开芳比武的日期,也是其军人丈夫部队考核的时间。
双双戴红花,双双把家还办婚礼,岂不是为婚礼锦上添花。汪开芳立即给向还未娶自己过门的军人丈夫出了考题:谁在考核中先过关,度蜜月去哪谁说了算。
军人轻松应战,军嫂信心百倍。
满满的信心缘于汪开芳在训练中“拼命三郎”的劲:汗水把内衣湿透,让姐妹把毛巾往后背一塞,像个没事人似的继续训练;持续发烧,吃了退烧药,额头上贴上退烧贴不下“火线”;不顺畅的护理流程,缠着“师傅”指点,直到练到接近完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面对评委不按“套路”的考题,汪开芳见招拆招,一一轻松迎刃而解。
比武结束,汪开芳把刚把获得荣誉证书的照片传给丈夫时,手机也同时受到丈夫传来戴着红花的照片。
1人分饰“AB两角”
入选种子选手队伍后,蒋娇君真想把自己掰成3个人用。
在科室,蒋娇君是护士长的得力“助手”,同事们的指导老师。在种子选手队伍中,多次在上级比武中摘金夺银的蒋娇君是前辈,战友们的“标杆”。
榜样得有榜样的样。
训练中,战友们请教,蒋娇君先示范,再讲解,先分解,再连贯,直到战友们人人弄懂学透。需要“加餐”的,蒋娇君二话不说,既当老师又做陪练,撸起袖子同训同考,战友们不点头,蒋娇君不罢休。
这边刚结束“战斗”,那边又迅即上“前线”。蒋娇君训练刚结束,立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科室,与同事们一起与数不胜数的器械打交道。
手上老茧磨掉一层又一层,换来的成绩是又摘桂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