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剥开那些认知症照护模式的表象,内核都是以人为中心 ...

发表于:2017-5-24 14:12:00 3625 来自: Reserved

                    

                    

                    
                    
                    本文转自阿沐养老公共号

阿沐:



在中国养老行业——甚至是国内认知症学术圈,聊到认知症照护方面的专家,肯定少不了洪立老师。


9年前,洪立老师作为一个行外人进入了养老领域,选择了其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认知症照护。9年来,她创立了“记忆健康360工程”,出版了《聪明的照护者》,一直坚持倡导、推动认知症公共健康传播及教育培训。


今年的6月7日,认知症优质照护国际研讨会在事隔五年以后重返China Aid;紧随China Aid,6月15~18日,面向养老机构管理者的认知症优质照护高级研习班即将在上海开班。


9年来,洪老师眼里的中国认知症照护有了哪些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本次专访主要围绕这些话题展开。





图为洪立


Q:
你是2008年开始探索认知症照护;现在9年过去了,你认为行业出现了哪些改变呢?


A: 
一个积极的改变是关注认知症、愿意为认知症长辈提供专业服务的老年照护机构开始多起来了。


很多新建机构会设立认知症照护专区;而且有一些做得很不错的机构浮出水面。发达国家的一些实践也引起了中国养老业界的关注,比如荷兰的Dementia Village,瑞典和日本的Group Home等等。





荷兰的Dementia Village




瑞典的Group Home




日本的Group Home


还有一个改变来自于家庭照顾者。


过去很多家庭都觉得照顾患病亲人是自己的事情,后来发现家庭终有一天可能无法承担这么重的照护压力,专业度也不够。



所以,那些有支付能力的家庭开始积极寻找社会照顾资源,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确保长辈和家庭都能继续维持一个较好的生活品质。


认知症家庭的需求、支付意愿和能力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认知症好朋友-咖啡时光
家庭照护者支持团体活动
 


Q:
你认为什么样的机构算是“优质”的认知症照护机构呢?


A: 
每个人对于认知症照护专业能力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一个“优质”的认知症照护机构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 提供安全、舒适、支持性、像家一样的生活环境
  • 拥有接受过良好训练、能够胜任认知症照护工作的跨专业团队
  • 采取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提供满足长者身心灵需求的照护与支持——包括优化的生活照顾与医疗保健,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并赋予每一位长者尊重与尊严


澳大利亚的老年照护中心




Q:
要做到上面这些,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A: 
人。人是最重要的。


认知症照护是一个知识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长者的生活品质取决于每一位员工在提供服务时的态度、沟通、技巧和方法。


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明白,自己是会对他人的生命带来影响的,而且对团队是能够有所贡献的。






一个认知症照护机构,领导者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胸襟,通过创新的员工培训督导、团队建设和激励机制,认可每个员工的长处、独特性和价值,并为员工的成长提供资源。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机构仅仅为照护团队成员提供培训是不够的。如果一位认知症长辈在日落时分吵着要出门,而保安人员不懂得怎样与长辈交流,一味阻拦说理,就有可能触发更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Q:
现在业界都认识到认知症照护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普通养老机构转型做认知症专业照护,都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A: 
我会建议机构首先对自己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评估。评估应包括:
  • 目前及未来的市场需求
  • 机构内已入住长者的需求
  • 机构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和文化
  • 员工的专业能力
  • 服务的流程、规范
  • 物理环境
  • 财务能力和资金支持
  • 外部专业协作资源
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制订一个基于现有资源和优势能力的可行的发展计划。


但无论如何,在转型的过程中,以下三点是非常关键的——
  • 团队能力建设,掌握先进实用的认知症照护理念和方法,并整合外部的协作资源;
  • 服务内容和流程的优化,让服务能够更好地响应认知症长者和家庭的需求;
  • 环境和设备的适当调整,打造一个认知症友好化的物理空间。
 


认知症专护区的休息和活动空间





Q:
国外主流的认知症照护理论有哪些?适合中国的又有哪些?


A: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我们国家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基于英国社会心理学家Tom Kitwood的系统理论发展起来#以人为中心的照护模式# 应该是一个主流。




Tom Kitwood和他的著作


另外还有一些创新的实践,比如伊甸园替代照护、蒙台梭利认知症照护等等,也都是基于人本关怀的,和 #以人为中心的照护模式# 殊途同归。



现在业界同行因为有很多机会走出去观摩学习,回来以后会探讨“荷兰模式”、“日本模式”、“瑞典模式”……等等。



其实,剥开这些所谓模式的表象,内核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照护。






比如几天前我看到一份翻译过来的日医认知症介护资料,其中在对比认知症照护的“过去”和“将来”时,借鉴的就是Tom Kitwood在二十年前对认知症传统护理模式和以人为中心模式的比照。


所以,在我们的教育、培训和现场工作中,我们一直把 #以人为中心# 当成工作准则。


原因很简单,无论在北京还是上海,天津还是深圳,杭州还是成都,每一位认知症长辈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是不一样的,每个地方的文化也是不一样的。


#以人为中心的照护# 强调尊重每一位长辈的独特性,强调建立彼此信任和支持的照护关系,强调提供全面而个性化的照顾与支持。所以无论ta是谁、生活在哪里,这个准则是不会变的。
 


Q: 
业内有一个共识,就是认知症照护是风险比较高的服务。那么养老机构最需要注意哪些风险防范呢?


A:
风险是认知症照护不可回避的问题。


说起长辈因为大脑受损而形成的风险,我想无论家庭照顾者还是机构专业工作者,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出一堆来,比如——
  • 生活风险(无法判断危险物品,导致受伤;容易迷路走失,或进入危险区域等)
  • 行为风险(离家出走、逃离机构、肢体冲突和攻击、脱抑制等)
  • 医疗风险(跌倒、骨折、脱水、营养不良、感染、吸入性肺炎、压疮、潜在的精神病等)


其实,认知缺损只是造成照护风险的一部分。其它重要的风险因素再举出一些来——


  • 物理环境和/或居住安置不适合认知症照护

北京在2015年年初曾有一个案例,就是敬老院同屋的两位认知症长辈发生肢体冲突,其中一位被失手打死。



如果在入住时进行过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工作者了解认知症长辈需要个人空间、大脑受损有时出现行为失控的特点而安排分室居住,这个恶性事件就有可能避免。

  • 工作人员缺乏培训,以及人手短缺

#认知症好朋友# 微信群去年有家属分享过一个事件——两位认知症长辈在一个活动房间里;工作人员离开的一会儿功夫,一位长辈把另外一位长辈的约束带解开了(其实约束也是容易带来其它风险的大问题),导致她一头栽倒,脸部受伤。

  • 未与长辈、家属达成风险共识

我们每个人对于风险的理解和接受度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要邀请长辈和家属参与到照护计划中来,同时也要向他们进行专业视角的传道解惑,以达成合理可行的共识。


比如跌倒。即便是认知和躯体功能正常的人,都免不了什么时候摔一跟斗。如果家属把认知症长辈送入机构却不允许长辈在这里跌倒,那么这个期待是非常不现实的。


专业机构的责任是降低环境和照护过程中的跌倒风险,并采取措施让老人即便跌倒也减少受伤害的程度并得到及时救治。如果家属不能理解和接受,这将成为未来照护中巨大的风险隐患。

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风险总会在那里,不会自己消失。


所以我们给机构的建议是,在认知症照护方面要采取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从建立风险分担规避机制、完善设施设备、提高员工素质,到加强长辈和家庭的沟通、对入住长辈进行风险评估并制订可行的照护计划……来降低认知症照护中的风险,同时也不要因为过度保护而降低长辈的幸福感
 


Q: 
你觉得国内的养老机构在认知症照护方式方法上,存在哪些普遍问题?


A:
我更希望探讨的是机构在认知症照护中所遇到的难题


国内认知症照护起步时间晚,社会福利保障严重不足、支付能力受限,医学护理和养老照护中并没有系统化的认知症教育,人力资源匮乏,跨专业协作机制尚未建立……


这些因素,统统影响到机构在一线的实践。


从2013年到2015年,我们通过全国养老机构院长培训、在线问卷调研、机构实地考察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机构在做认知症照护中遇到的困难。


其中,认知症长辈的精神行为症状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和家属的沟通障碍,是几乎所有机构都遭遇到的棘手问题。


所以,在之后我们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咨询工作中,这些都成为了焦点议题。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分享知识、方法和经验,和机构一起持续改进,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Q:
过去人们认得你,是因为你发起了记忆健康360、写了《聪明的照护者》等认知症的书籍或教材;而认知症优质照护学院又是怎么回事呢?    
    
A: 
2008年我和工作伙伴跨界进入养老领域,先是成立了北京乐芭玛科技有限公司。


当时,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把认知症作为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重点和核心业务,但在中国,公众对认知症的理解、整个社会照顾支援系统都非常弱。所以我们想,既然认知症是老年照护最难的一块,我们就先把这件事儿给搞明白吧。


2009年我们发起了记忆健康360这个公益项目,做认知症的公共健康传播,特别是要帮助家庭照顾者更多了解认知症、了解照顾患病亲人的一些方法。你刚才提到的《聪明的照护者》,也算是学习三年以后的一个成果。那本书是2011年首次出版的,也是我们成为业内认知症照护知识提供者的重要里程碑。




《聪明的照护者》
也是阿沐最早读到的认知症照护科普书籍


2014年我们正式把公司定位成为一个社会企业,除了公益项目以外,也开始了市场化的探索。


我们一直相信,客户愿意购买你的服务,不是因为你的初心向善、做好人做好事;而是因为你的专业态度和能力能够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


2016年,我们把公司的业务分成了两条线——记忆健康360依然做社会创新公益,和英国阿尔茨海默学会还合作了认知症好朋友(Dementia Friends)项目;认知症优质照护学院则专注于专业教育、培训及管理咨询业务,与老年照护服务提供者合作,提升认知症照护的专业能力。






认知症优质照护高级研习班北京站现场


Q:
去年参加过你们北京培训的学员,对培训的评价都很高。你在设计整个培训活动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什么?


A: 
最关注课程的品质和学员的体验。



我们要推动的是认知症的“优质照护”,培训也要对得起“优质”这两个字。所以从课程设计、讲师选择、教学方式、课件制作到学员培训流程的管理,都有比较严格的质控。




来自香港的音乐治疗师与社工
现场展示面向认知症长辈的音乐活动


特别要感谢的是加入授课团队的外聘老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非常有成就的专业工作者,但是也非常尊重我们的品控流程,紧密协作,共同完成课程的设计和准备。所以一个团队有共同的价值观、并且对品质标准达成共识是很重要的。


再有就是学员的体验。




认知症优质照护高级研习班北京站现场


我总觉得,每个机构派遣一线员工外出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仅意味着要支付在外的培训费用和差旅费用,脱岗在外学习期间对机构的运营多少也会有些影响。 


所以,当机构选择了我们的培训产品、让优秀员工前来学习的时候,等于赋予了我们一份信任。那是非常珍贵的一样东西,不可辜负。



以人为中心的认知症照护文化,要承认每一位长者的独特性并赋予尊重,让长者有更好的生命体验。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