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每年有超过800,000人自杀成功,而自杀未遂的数量可能是该数字的20倍。这些个体中,相当一部分罹患精神疾病,包括抑郁障碍。针对抑郁患者的早期自杀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第28届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会(ECNP)年会中,BRIDGE-II-MIX研究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哪些抑郁患者的自杀风险更高。
BRIDGE-II-MIX研究是一项探讨抑郁与自杀的大型国际研究。研究者共评估了2811名抑郁患者,其中628人既往曾尝试自杀。每位患者均接受了精神科医生的标准评估。研究所涉及的指标包括先前自杀未遂事件、家族史、当前及既往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功能大体评定(GAF)量表得分等。研究尤其审视了那些曾自杀未遂的患者的个性及行为特征,并将其与那些未尝试自杀的抑郁患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者发现,患者在尝试自杀前可能出现类似的行为模式。
来自巴塞罗那的研究者Dina Popovic博士称:
「我们发现,抑郁混合状态常出现于患者尝试自杀之前。所谓抑郁混合状态,即患者身陷抑郁之中,但却同时存在兴奋或躁狂症状。与那些未曾尝试自杀的患者相比,抑郁混合状态在有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中更为常见。事实上,所有曾尝试自杀的抑郁患者中,有40%处于这种状态,这些患者的自杀风险也比单纯抑郁者高得多。」
存在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中,女性更为多见(P = 0.028),一级亲属罹患双相障碍的比例更高(P < 0.0001),精神病性症状(P < 0.001)或非典型特质(P = 0.009)更为多见。此外,曾尝试自杀的患者在过去由于轻躁狂或躁狂而更换抗抑郁药、对治疗应答不佳及存在心境不稳/易激惹的比例接近未曾自杀患者的2倍(所有P < 0.0001)。
此外,通过对数据的二次分析,研究者发现,一名抑郁患者若存在以下现象,自杀风险更高:
★ 危险行为(如鲁莽驾驶、淫乱行为等),可使自杀风险升高1倍以上(OR, 2.11; P < .0001);
★ 精神运动性激越(在屋内来回踱步,绞手,来回拽衣角及复位,以及类似行为),自杀风险升高40%以上(OR, 1.42; P = .003);
★ 冲动(凭一时兴起做事,无预见性、反省心或不考虑后果),自杀风险升高26%(OR, 1.26; P =.089)。
边缘型人格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是自杀未遂抑郁患者最常共病的两种精神障碍。
Popovic称:「在我们看来,针对每一位抑郁患者评估这些症状相当重要,也具有突出的治疗意义。上述症状中,有很多并不会被患者所自发提起,临床医师需要直接主动地加以询问。然而,很多医生可能忽视了这一点。」
「对于所有医生而言,从初级保健医师到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生,上述可能被遗漏的信息都很重要。在分科高度专业化的三级医疗机构,治疗双相障碍的医生通常对上述症状有所觉察,但这种意识应扩展至所有层次的医生。」
「本项研究的优势在于,该研究不是一项针对理想化患者的临床试验,而是一项来自真实世界的大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