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护士,你知道准确测量血压的时间和方法吗

发表于:2019-7-15 17:33:18 5042 来自: 湖南长沙

血压控制达标的要求是24小时内任何时段的血压都不应该高于控制目标,所以,最好在血压的高峰时段测血压,比如上午10:00,下午17:00,如果这个时段达标了,则一天基本达标了。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逐渐实现收缩压达标。



一、常见的血压类型

1、勺型血压

大部分人血压从早晨6:00开始逐渐升高,到10:00左右出现一个高峰,然后逐渐平稳下降,中午的血压相对较低,医学上把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晨峰血压。从14:00开始,血压再次逐渐升高,到16:00-18:00再次出现高峰(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到凌晨0:00-2:00 血压达低谷,此后略有回升,并维持到6:00开始第二天的循环。全天的血压表现为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型曲线,所以称勺型血压。





2、非勺型血压

也有一部分人,昼夜血压的变化并不按照上述规律。根据夜间血压(22:00-8:00)较白天血压(8:00-22:00)的下降率,把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非勺型、超勺型和反勺型:

• 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10%~20%;

• 非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10%;

• 超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20%;

• 反勺型血压: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



有研究表明,无论患者血压的平均水平如何,不同的血压变化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一项大型研究证实,勺型血压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非勺型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而反勺型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



二、血压的测量方式

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并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管理的必需手段。目前测量血压的方式有诊室血压测量和诊室外血压测量,后者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2]。

1、诊室血压

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测量,是目前诊断高血压、对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诊断血压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但一些患者容易紧张,测定值可能比实际血压偏高,这就是常说的“白大衣血压”。此外,测血压的时间往往是医生的正常工作时间,“隐匿性高血压”或个别患者凌晨出现的高血压很可能被忽略。

诊室血压测量方案:

1、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5 min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2、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

3、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 cm、宽12 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 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4、强调首诊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一血压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

5、测量血压时,至少测2次,相隔1-2分钟,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两次数值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数值的平均值记录。

6、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 min和3 min时测量。

7、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2、家庭自测血压

用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以便鉴定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评价血压长时变异,辅助评价降压疗效,预测心血管风险及预后等。高血压诊断标准:平均收缩压≥135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

家庭血压测量方案:

1、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手指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电子血压计使用期间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2、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连续测量家庭血压7 d,取后6 d血压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 d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3、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血压记录。

4、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目前推荐家庭自测血压,其优点是:

(1)、有助于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2)、避免“白大衣血压”;

(3)、随时观测、方便灵活;

(4)、及时评估疗效;

(5)、降低治疗费用。


3、动态血压监测

是使用仪器测定24小时的血压。患者佩带一个动态血压记录器,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自由行动,仪器会自动按设置的时间间隔进行血压测量。一般日间每15分钟测一次,夜间每半小时测一次。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这些特殊时段的隐蔽性高血压的诊断。

动态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为:白昼血压均值≥135/85 mmHg,夜间血压均值≥125/75 mmHg,24h血压均值≥130/80 mmHg。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

(1)、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

(2)、能够发现一天之中任何时段出现的高血压和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

(3)、鉴别“真”、“假”高血压,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缺点是不方便、费用高。


三种方式的血压:动态血压监测最准,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田秀君)     中卫护研院


参考文献

[1]张威 朱航 姚思宇等,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7年7月第45卷第7期。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指南2018年修订版.2018[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年2月第19卷第1期。


收藏
送赞 2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