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发表于:2019-8-18 12:51:28 18729 来自: 湖南长沙


QQ截图20190122135225.jpg


基本资料



刊名: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单位地址:上海市番禺路951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国内刊号:31-2114/R
国际刊号:ISSN 2096-0867
联系电话:021-61675260
类别:期刊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官网:http://www.zxyjhhl.com.cn


期刊简介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国内首本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学术期刊,2015年9月创刊,实行同行评议中英文双语种OA出版,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2114/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6-0867。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员期刊,中国护理科技期刊联盟成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和认定的专业学术期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万方医学网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美国EBSCO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瑞典DOAJ开放获取数据库收录期刊;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全文收录期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年入选“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学术期刊类)”,2017年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奖项,2018年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2019年1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品牌建设期刊”荣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主要刊载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应用实践、最新研究、学术成果或相关内容,期刊设有学术专题、专家论坛、论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与方法、专科护理、经验荟萃、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案例、综述等栏目。旨在加强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科建设,为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的良好平台。


投稿须知


1投稿总则

1.1性质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杂志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专业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2114/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6-0867。创刊于2015年9月,中英文双语种出版,是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员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联盟期刊。是一份同行评议和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的学术出版物,见http://www.zxyjhhl.com.cn/Jwk_zxyjhhl/CN/news/news132.shtml

1.2宗旨
适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需求,报道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的最新护理理论与经验,为国内外护理交流提供学术平台,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向世界宣扬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特色和文化。

1.3范围
主要刊载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中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最新研究、学术成果或相关内容。

1.4栏目
设有护理专题、论著、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与方法、专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调查研究、综述、讲座等栏目。

1.5收录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美国艾博思科期刊文献库EBSCO;瑞典开放获取数据库DOAJ;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OAJ;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平台;中国高校医学期刊网;超星域出版平台。

1.6荣誉
本刊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联盟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员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入选“2016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学术期刊类)称号,获“第四届2017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奖”,2018年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荣誉称号。

1.7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番禺路951号(200030)
电话:021-31262772,邮箱:bjb@zxyjhhl.com.cn

1.8出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番禺路951号(200030)
电话:021-61675260。

1.9官方主页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主页网站见:http://www.zxyjhhl.com.cn

1.10广告发行
上海乐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电话:021-51688976。

1.11 编委会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5号联合立方广场3-203室(210037)
电话:025-85630967,邮箱:bwh@zxyjhhl.com.cn

1.12 作者投稿
1.12.1总体要求
1.12.1.1来稿在内容上应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在表述上应做到主题突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文字简练。
1.12.1.2作者对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负责。若该研究工作已获得课题基金资助或获得奖励,请注明课题(奖励)名称及编号。
1.12.1.3所有来稿均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不存在学术不端现象,定义见http://www.zxyjhhl.com.cn/Jwk_zxyjhhl/CN/news/news161.shtml,勿一稿多投。
1.12.1.4稿件撰写应遵照国家标准GB7713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6447文摘编写规则,GB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及GB/T 3179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等要求,同时遵照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第5版)》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中医药期刊编排规范(T/CACM 019-2017)》。
1.12.2投稿途径
1.12.2.1《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采用网上在线投稿采编系统和指定tg@zxyjhhl.com.cn唯一邮箱接受投稿。
1.12.2.2作者登录期刊主页(http://www.zxyjhhl.com.cnhttp://zxhl.cbpt.cnki.net )注册后,按照系统提示完成投稿及后续的修稿过程。

1.13学术不端检测
本刊采用AMLC系统对论文进行检测,对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采取措施,

1.14 同行评议和审稿
1.14.1同行评议过程需要14-28天。
1.14.2所有的来稿均经过至少1位同行专家严格评审。

1.15录用收费和标准
本刊为开放获取(OA)期刊,稿件录用后采取向作者适当收取“论文发表服务费”(亦称论文处理费APC),未录用稿件不收取任何费用。收费标准和费用减免信息详见:http://www.zxyjhhl.com.cn/Jwk_zxyjhhl/CN/column/column35.shtml

1.16 稿酬
文章在《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出版后,作者可获得高质量的PDF和样刊两份作为稿酬。

1.17 著作权
1.17.1著作权归全体作者所有,授权《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编委会行使相关权利。

2论文撰写要求

2.1 题名
2.1.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应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
2.1.2附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有英文题名,并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2.1.3题名应避免使用字符、代号、简称、俗称,以及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2.1.4一般不设副题名。确有必要时,宜使用区别于主题名的字体或字号排印副题名,或副题名前加破折号“——”。

2.2 作者
2.2.1 作者应是对论文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的人或组织,即作者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内容,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2.2.2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于题名下方,多位作者间用逗号“,”隔开。
2.2.3 多位作者通常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序,由论文署名作者在投稿前共同商定,投稿后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变更时须提交该论文产出单位以及全部作者同意署名变更的书面文件。
2.2.4 通信作者指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对选题的先进性、首创性、实验设计和方法的合理性、结论的可信性、严谨性等负首要责任;在投稿、同行评议及出版过程中主要负责与期刊联系的人。
2.2.5 通信作者应由全体署名作者在投稿前自行确定,按照国际惯例,未标注通信作者的论文第一作者即为通信作者。
2.2.6 集体署名时,作者成员姓名可标注于文末。
2.2.7 作者工作单位应按照作者署名顺序依次著录,应注明单位全称及所在省(自治区)、市(县)名和邮政编码。
2.2.8 多位作者分属不同单位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按顺序分别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后以对应的序号注明工作单位。不同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同一作者分属不同单位,应按出现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在姓名的右上角,其后以对应的序号注明工作单位。
2.2.9 通信作者应标注工作单位全称及所在地址、邮政编码,为便于读者联系,可以著录通信作者的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地址。
2.2.10 作者特殊身份需标注时,可在论文首页地脚或文末注明,如“本文第一作者王某为×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2.2.11 英文摘要以英文标注作者姓名和单位。
2.2.12 英文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别。

2.3 摘要
2.3.1为便于读者迅速获取信息,本刊研究论著编排摘要和英文摘要。
2.3.2 摘要是提供论文主要内容梗概的短文,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加评论和解释说明;详略可根据论文的类型、内容实际需要而定。
2.3.3 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中英文摘要前应分别冠以“摘要”“Abstract”字样。
2.3.4 研究类论文摘要一般写成冠以“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一般以200-400字左右为宜。
2.3.5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研究类论文的英文摘要一般为由“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组成的结构式摘要。
2.3.6 英文摘要中的中药、方剂、中成药名称及剂量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医药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译法为准。

2.4关键词
2.4.1关键词是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
2.4.2关键词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mesh)、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名词与主题词(MeSH)对应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印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选取。
2.4.3 关键词应为全称,不能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
2.4.4 每篇论文选取3个以上(含)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例如:中风;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
2.4.5 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排在行首,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2.5 正文主体
2.5.1 研究类论文
一般分引言、资料(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2.5.1.1引言
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标注相关参考文献。一般以不超过300个汉字为宜。
2.5.1.2资料(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为患者,需注明研究对象和对照者来源及时间范围,明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退出标准(给出依据,并标注参考文献),以及分组方法、各组基线资料等。
2)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时,研究报告需说明所采用的试验程序是否经过国家的或所在机构设立的伦理委员会的评估与批准, 并注明批准文号。
3) 如果所在机构没有正式的伦理委员会,作者需说明研究是否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和世界医学协会最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www.wma.net/en/30publications/10policies/b3/index.html)的相关规定。
4) 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来源、动物许可证号、数量、性别、年龄、体质量、饲养条件、健康状况和实验中动物处死方法。动物研究伦理指南详见国际兽医学编辑协会《关于动物伦理与福利的作者指南共识》(http://veteditors.org/ethicsconsensusguidelines.html)。
5) 药品及化学试剂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来源、批号、规格、剂量和单位。仪器和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生产者。
6) 实验方法部分应详述创新的方法及改良方法的改进之处,以供他人重复。采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明确说明各组所采用的干预方法。
7) 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应列出组成药物的名称、剂量、炮制方法、服用方法;针灸及其他非药物疗法,应明确说明所取穴位名称(治疗部位)、针刺方法、治疗频次,或非药物疗法的相关内容,明确疗程。分组对照不应只介绍观察组的方法,而忽略其他组的干预方法。
8) 观察项目要分别列出,特殊的检测指标及方法要详细说明。
9) 描述统计学方法时应说明所使用的统计软件的名称及版本号。在进行统计描述时,如果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如果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在进行参数估计时,如果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值和标准误表示,如果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表示,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给出最高/最低值;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应明确说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明确检验水准。
2.5.1.3 结果
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结果应与观察指标对应。以数据反映结果时,不能只描述相对数(如百分数),应同时给出数据的绝对数;统计学处理结果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0),并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用表或图表示时,一般应先用文字简单介绍,引出图表,但应避免图、表、文字三者内容重叠。
2.5.1.4 讨论
应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价值、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以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或改进意见等。应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进行比较,指出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的异同点。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不应重述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
2.5.2 经验总结类文章
宜简要介绍作者的实践历程,即获得经验的背景;如系整理名老中医经验,则需有名老中医的简介,以及作者与所介绍的名老中医间的学术继承关系、学术渊源。典型病例的介绍应突出辨证论治过程。
2.5.3 医案类文章
取材于临床案例,作者评论以“按语”形式表达。医案记录应详尽、准确,包括就诊日期、中医四诊资料及西医理化检查资料(如有)、诊断、辨证思路、治疗过程、结局。按语应点评案中关键点及值得读者借鉴之处。
2.5.4 理论探讨、文献综述等论文
分别依照GB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及GB/T 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写规则》进行撰写。

2.6参考文献
2.6.1研究类论文均应附参考文献。
2.6.2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为亲自阅读过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避免引用摘要、简讯等文献。
2.6.3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
2.6.3.1 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阿拉伯数字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标注于相关文字后。文献序号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如示例1);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如示例2);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如示例3)。
        示例1:参照文献[2]方法制备类风湿关节炎模型。
        示例2:吴中平等[1]研制了“古今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
        示例3:中药具有显著的抗疲劳效果[1,3-5]。
2.6.3.2 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在图注中或图题上标注引文序号,图中不出现引文标注。
2.6.3.3 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在表注中或表题上依次标注引文序号,或在表中单列一栏说明文献来源。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在姓名右上角标注引文序号。
2.6.4文后参考文献标注
2.6.4.1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2.6.4.2各篇参考文献应按正文标注的序号左顶格依次列出。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与正文中的序号格式一致。只有1条参考文献时,序号为“[1]”。
2.6.4.3每条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

3 论文编排格式

3.1层次标题及编号
3.1.1层次标题是对本段、本条主题内容的高度概括。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同一级别层次标题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一致。
3.1.2层次标题的分级编号,执行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35-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
3.1.3层次标题不宜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
3.1.4层次标题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级,即“1”“1.1”“1.1.1”“1.1.1.1”。
3.1.5语段中出现多层次接排序号时,可依次用圆括号数码“1)”“⑴”“①”。

3.2图的编排
3.2.1图应具备自明性和可读性。
3.2.2图应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依序编号。只有1幅图时标注“图1”。图应有图题,并置于序号之后。图序与图题之间应留1个汉字的空隙。图题连同图序置于图的下方。宜将图中的符号、标记、代码等以最简练的文字作为图注附于图下。
3.2.3图序、图题、图例、图注及图形中出现的文字字号应小于正文字号。
3.2.4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应与正文中所写一致。中文期刊图题、图例及图内其他文字说明可以使用中文,也可以中英文对照。
3.2.5 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图中出现的数值应标明量和单位,出现缩略语宜在图注中注明中文名称。
3.2.6 照片图应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人体照片只需显示必要部位,但应能辨识出是人体的哪一部分。面部或全身照片,若不需显示眼部和阴部,应加遮盖。使用特定染色方法的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显微照片中使用的符号、箭头或字母应与背景有很好的对比度。涉及尺寸的照片应附有表示目的物大小的标尺。
3.2.7 图宜紧置于首次引用该图的正文之后排印,也可集中排列于正文的适当位置。通栏图宜排在所在页的顶部或底部。需要印在插页上的插图,应在正文引用处标明图所在插页的页码,并在插页中图的上方标明文章的题名和所在页码。

3.3表的编排
3.3.1 表应具备自明性和可读性。表的内容不应与正文文字及插图内容重复。
3.3.2 表应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依序编号。只有1个表时标注“表1”。表应有表题,并置于序号之后。表序与表题之间应留1个汉字的空隙。表题连同表序置于表的上方。
3.3.3 表序、表题、表注及表中出现的文字字号小于正文字号。
3.3.4 数据表采用国际通行的三线表格式,按统计学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
3.3.5 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应与正文中所写一致。
3.3.6 表中各栏应标明标目词,参数栏的标目词一般为量或测试项目及其单位。表内参数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应相同。
3.3.7 表中同一栏的数字应按位次上下对齐。统计表中应列出样本数。
3.3.8 表中不设“备注”栏。宜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的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作为表注附于表的下方。出现缩略语宜在表注中注明中文名称。

3.4量和单位
3.4.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1993、GB 3101-1993及GB 3102-1993(所有部分)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出版)。
3.4.2图表涉及量和单位时,单位符号均应使用国际通用符号。
3.4.3引用古籍文献时,应按原文中的表述方式使用汉字单位。

3.5数字用法
3.5.1 选用阿拉伯数字在使用数字进行计量、编号的场合,为达到醒目、易于辨识的效果,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已定型的含阿拉伯数字的词语应采用阿拉伯数字。
3.5.2 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多位数分节方式参照GB 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的规定执行。
3.5.4数值的修约执行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6 标点符号
应根据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7 统计学符号
3.7.1 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
3.7.2 医学期刊常用的统计学符号:样本的中位数用大写M;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t检验统计值用英文小写t;方差分析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概率用英文大写P。

4 文字和名词术语

4.1 用字规范
4.1.1 中医药期刊中均使用规范的简体字。严格执行《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2013年6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4.2 中医药期刊名词术语使用原则
4.2.1 医学名词术语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最新版《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外文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可自译并在首次出现时用括号注出原文。
4.2.2 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最新版《中医药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公布者,可使用国家标准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 1675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GB/T 30232―2013《针灸学通用术语》、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英文翻译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公布者可参考《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4.2.3 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药物名称一般不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

4.3西医名词术语
4.3.1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不宜使用临床口语简称,如“人工流产”不宜简称“人流”,“先天性心脏病”不宜简称“先心病”,“慢性肝炎”不宜简称“慢肝”。
4.3.2已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如DNA、RNA、HBsAg等。若为外文可于文中首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
4.3.3 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

4.4中医名词术语
4.4.1 中医、西医共有,但有不同含义、容易混淆的医学名词,应分析其词义加以区别使用。
4.4.2 中医学对症状的描述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
4.4.3 凡文中出现古籍书名、篇名,应当写全名,一般不可写缩略名、简称或代称。
4.4.4 文中出现的古代人名,一般应用“姓+名”的方式,也可用其表字或别号,圆括号内注明姓名。

4.5中药名称及名词术语
4.5.1 中药名称应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收载的品种可依次参照团体标准ZGZYXH/T 1-2015《中药学基本术语》、新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中药学》。地方及少数民族药物可遵照其习称。
4.5.2 中成药名称按国家药典委员会《中成药通用名称》为准,暂未公布者可依次使用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批准的中成药通用名、新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方剂学》。
4.5.3 中药学名词术语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公布者可依次使用团体标准ZGZYXH/T 1-2015《中药学基本术语》、新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中药学》。

4.6 其他名词术语
4.6.1 中国地名以最新公布的行政区划名称为准,外国地名的译名以新华社公开使用的译名为准。文中出现的古代地名,应考证其具体位置,并在后面加圆括号标明,如长安(西安)、金陵(南京)、彭城(徐州)等。
4.6.2 外国人名的译名以新华社公开使用的译名为准。

5 辅助信息

5.1 基金项目
5.1.1 基金项目指论文产出的资助背景,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
5.1.2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论文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字样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来源,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5.1.3 基金项目来源应与项目任务书一致,多项基金间应以分号“;”隔开。例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719A10)。同一基金连续资助而有2个编号时,编号之间用逗号“,”隔开,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 30273027)。5.1.4 基金资助项目的英文翻译以资助机构官方网站发布的名称为依据。

5.2 致(志)谢
5.2.1 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以及对该项工作有贡献但又不宜作为作者的人,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谢。
5.2.2 致(志)谢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5.3 临床试验注册号
5.3.1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开始积极倡导并大力推行临床试验注册制度。本刊优先发表经注册的临床试验报告。
5.3.2 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
5.3.3 临床试验注册号以“临床试验注册”为标识,标明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

5.4 论文中图分类号

依据最新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


收藏
送赞 4
分享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4)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