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的刘蕾、孙薇、鲜继淑和游建平等4位护理老兵,与自己的学生们一道,携手奔赴抗“疫”一线。
她们战斗的地方是武汉泰康同济新冠肺炎专科医院。在争分夺秒的战斗中,4位女博导、硕导顾不上细数这次坚守在抗“疫”最前沿的勇士里,有多少自己的学生。
“有老师们在红区,我们心里都不慌。”学生们的这句话,让她们倍感欣慰。作为军队护理战线的老兵,四姐妹都很清楚——在武汉的“红区”时间里,不管“博士”“硕士”,首先都是战士。
“四姐妹”中名气最大的,要数46岁的“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游建平。她本是传染科护士长,曾任军队首批“援非抗埃”医疗队总护士长。
为实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此番征战武汉,游建平被火线任命为泰康同济医院感控科主任,为整个院区的人员安全、医疗安全负责。
同事更喜欢叫她“游妈”,因为她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每名医护人员都遭遇过“游妈”的碎碎念。“洗手没有”“这样做不对”“不可以”……哪怕得罪人,她也要指出发现的问题。
泰康同济医院是一所在建综合性叁甲医院。改建成新型肺炎专科医院后,医护人员更需小心谨慎。“当老师的人,见不得半点不规范。”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硕士生导师,游建平的要求格外严格。
51岁的鲜继淑,有30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此前一直担任神经外科护士长。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时,她用一夜未眠的守护,换来了压在废墟下小女孩重获新生。
回忆起在泰康同济医院开科接诊患者之前的场景,鲜继淑的讲述充满画面感——
所有的声音都告诉你“明天开科”!而科室与机关尚需磨合时间、全科的防护物资还没完全到位、病房改造也存在细节上的问题……患者等不起,军令如山,任务必须完成!
那阵子,各种困难包围着她。这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学生眼中的“硬核”硕士生导师,竟然急得一个人悄悄抹眼泪。
一切从无到有!调整战术啃硬仗,鲜继淑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想省下来干工作。
最终,感染一科如期开诊,鲜继淑像“定盘星”一样稳住了整个护理队伍。第一天,大批量患者顺利入院,堪称“教科书”式的批量收治。
四姐妹里,还有两位是护理专业的女博士生导师——56岁的孙薇和47岁的刘蕾。
孙薇有30年急救部护士长的临床工作经验,主攻方向是重症、心理应急和战创伤。一头利落短发、戴着眼镜的女大校刘蕾,虽然开始时每天忙得只有2-3小时的睡眠,但刘蕾总是像不间断的发动机一样,精力充沛地投入医院护理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中去。
很多人惊讶于刘蕾、孙薇这两名女博导的丰富实战经历——参加过抗击非典任务,多次参加国际联演联训任务,数次执行重大卫勤保障任务。
科室开诊,孙薇冲在最前面做接诊、分诊工作。她是这支队伍里的老大姐。多年练就的专业水准,使孙薇在这次艰苦的战斗中游刃有余。
“初次进红区,有人发怵有人兴奋,包括我自己,心理也出现了波动。”当意识到这些问题,她就马上告诉所有护士,让自己保持平静,从而发挥出平时工作的正常状态。
孙薇有个理念:高学历护理人员,实践上最大的区别应该体现在寻找“实现路径”上的更高能力。接诊大量患者后,孙薇果断指导自己的学生、博士邵艳霞修改课题方向,更加贴近卫勤保障的实战需求。
“我们护理事业的‘根’在临床,我必须要扑在临床上。”刘蕾坚持多次深入“红区”,掌握第一手护理工作情况,“只有零距离了解患者需求,才能改进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护理工作模式,提高护理质量。”
一次,刘蕾查房,一线护士向她反映,许多患者肺功能恢复慢,治疗时间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她立即查阅资料,和护理骨干一起讨论方案。很快,刘蕾指导护士们在宿舍录制了一套“新冠肺炎呼吸康复操”应用于临床。
“你们这些军校老师,水平不一般!”一位逐渐康复的患者连声赞叹。从2月19日收治入院以来,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医护人员口中的这些“老师”又进“红区”来了。
把课堂开到战场,从普通病房走向护理“红区”,她们用身先士卒的勇敢、实践出真知的严谨,诠释着护理老兵的力量。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罗 杨 高立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