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教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

发表于:2020-11-6 11:19:29 6921 来自: 湖南
各位老师好,求教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谢谢
收藏
送赞 1
分享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2)

ヾ残残残ヽ花 来自: 湖南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I级事件(警讯事件):患者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的事件。或发生以下事件:患者自杀、拐盗婴儿、输血或使用不相容的血液制品导致的溶血反应、错误的手术部位、方式与手术患者、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等。
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指在疾病医疗护理过程中是因诊疗护理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的事件。
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指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就可完全康复的事件。
Ⅳ级事件(隐患或临界失误事件):  指由于及时发现错误,而未形成事实的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根据日常工作内容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10类42种情况。
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治疗错误、执行医嘱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体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3类,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
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
5类,病人转运事件:含检查或运送中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
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
8类,不良辅助诊查: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采集错误、标本送检错误、标本丢失;
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器械故障、仪器故障、一次性用品不符合无菌要求;
10类,供应室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到要求、热原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内物品不符、漏消毒器械包影响科室运转等。
不是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
(三)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种类
1、非强制性报告系统:
(1)范围:III级(未造成后果事件)、  Ⅳ级(隐患事件)事件。
(2)方式:主动、自愿报告个人或科室,也可报告其它个人或科室的不良事件,可实名也可匿名上报。
(3)原则:  非惩罚性、主动或自愿报告、对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信息严格保密共享学习事件经验。
2、强制报告系统:
(1)范围:  I级(警讯事件)、  II级(不良后果事件)事件。
(2)方式:强制性及时逐级上报。
(3)原则:  依照国家、地方医疗机构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制度要求执行。
(4)报告时限:  遵循“24小时规则”。
①无后果事件(III级)、一旦发生可造成严重后果的重点环节的隐患事件(Ⅳ级),24小时内手工填报表至护理部。
②警告事件(I级)、不良后果事件(II级),或可能发生纠纷的事件,立即口头上报,24小时内手工填报表至护理部。护理部依据事件情况逐级上报。
(四)奖惩措施:以鼓励上报为原则
1.对主动及时上报的个人或科室,根据不良事件具体情况给予免责、减轻处罚或奖励处理。
2.对隐瞒不报或延报不良事件的个人和科室,一经查实,给予相应行政、经济处罚。扣科室质量分l0分,影响评先、评优。
(五)不良事件报告的基本要求
l、报告内容:
(1)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护理级别、生命体征、病情、特殊的相关用药、高危种类、高危评分。
(2)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
(3)事件相关的事实或非预期的患者损伤结果情况。
(4)采取的相关处理措施。
(6)无任何责备性的信息或承认失误的记录。
(7)责任人、见证人、知情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
2、报告人:  为当事人、见证人、发现人或管理者。
3、书写报告要求:叙述事实清楚、客观、真实、准确;按事件发生时间顺序书写;不带个人偏见;无个人主观或价值观评判;不指责他人;避免道听途说的资料。
注意:何种问题、何处发生、何时发生、谁、如何发生、何种程度。要说明“做错了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而非直接到“为什么会发生”,避免在事实完全理清前妄加推测。如果发生的事件与操作流程相关,要评估事件发生时,当时的执行是否与规定流程一致。
2020-11-6 11:23:44 2 回复
保存开心 楼主 来自: 湖南
ヾ残残残ヽ花 发表于 2020-11-06 11:23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I级事件(警讯事件):患者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的事件。或发生以下事件:患者自杀、拐盗婴儿、输血或使用不相容的血液制品导致的溶血反应、错误的手术部位、方式与手术患者、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等。
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指在疾病医疗护理过程中是因诊疗护理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的事件。
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指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就可完全康复的事件。
Ⅳ级事件(隐患或临界失误事件):  指由于及时发现错误,而未形成事实的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根据日常工作内容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10类42种情况。
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治疗错误、执行医嘱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体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3类,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
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
5类,病人转运事件:含检查或运送中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
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
8类,不良辅助诊查: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采集错误、标本送检错误、标本丢失;
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器械故障、仪器故障、一次性用品不符合无菌要求;
10类,供应室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到要求、热原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内物品不符、漏消毒器械包影响科室运转等。
不是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
(三)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种类
1、非强制性报告系统:
(1)范围:III级(未造成后果事件)、  Ⅳ级(隐患事件)事件。
(2)方式:主动、自愿报告个人或科室,也可报告其它个人或科室的不良事件,可实名也可匿名上报。
(3)原则:  非惩罚性、主动或自愿报告、对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信息严格保密共享学习事件经验。
2、强制报告系统:
(1)范围:  I级(警讯事件)、  II级(不良后果事件)事件。
(2)方式:强制性及时逐级上报。
(3)原则:  依照国家、地方医疗机构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制度要求执行。
(4)报告时限:  遵循“24小时规则”。
①无后果事件(III级)、一旦发生可造成严重后果的重点环节的隐患事件(Ⅳ级),24小时内手工填报表至护理部。
②警告事件(I级)、不良后果事件(II级),或可能发生纠纷的事件,立即口头上报,24小时内手工填报表至护理部。护理部依据事件情况逐级上报。
(四)奖惩措施:以鼓励上报为原则
1.对主动及时上报的个人或科室,根据不良事件具体情况给予免责、减轻处罚或奖励处理。
2.对隐瞒不报或延报不良事件的个人和科室,一经查实,给予相应行政、经济处罚。扣科室质量分l0分,影响评先、评优。
(五)不良事件报告的基本要求
l、报告内容:
(1)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护理级别、生命体征、病情、特殊的相关用药、高危种类、高危评分。
(2)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
(3)事件相关的事实或非预期的患者损伤结果情况。
(4)采取的相关处理措施。
(6)无任何责备性的信息或承认失误的记录。
(7)责任人、见证人、知情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
2、报告人:  为当事人、见证人、发现人或管理者。
3、书写报告要求:叙述事实清楚、客观、真实、准确;按事件发生时间顺序书写;不带个人偏见;无个人主观或价值观评判;不指责他人;避免道听途说的资料。
注意:何种问题、何处发生、何时发生、谁、如何发生、何种程度。要说明“做错了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而非直接到“为什么会发生”,避免在事实完全理清前妄加推测。如果发生的事件与操作流程相关,要评估事件发生时,当时的执行是否与规定流程一致。

谢谢老师
2020-11-6 11:24:39 回复
保存开心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作者推荐

话题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