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操作步骤
1排气法总结
(1)所输液体流至过滤器约2cm时,将输液器的开关关闭。
(2)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消毒,开关打开,缓慢排空PVC管及针头内的空气。
好处:排气干净,PVC管内附壁小气泡就不容易产生。
2手背静脉穿刺心得
穿刺时,患者被穿刺手背隆掌空握杯状,并固定。
好处:使穿刺血管明显,利于穿刺成功;避免握拳时(导致血管拉长)。针头从斜面进入较浅。拳头松开后。因血管回张致使针头从血管脱出而引起肿胀;可以避开手背低于掌指以影响进针角度。
3皮试方法改进
进针与皮肤纹路平行。进针部位在腕横纹三指的偏挠侧位置。
好处:此处神经末梢分布稀少,此处皮肤对痛觉迟钝;平行进针阻力小,药液可以顺流,疼痛程度较轻;平行进针损伤小,不存在断裂。
细节操作要点
1难溶性药物配制
溶媒用注射器抽吸后。针头插入瓶塞的程度。以针尖刚露出为宜,用右手推注溶媒,同时用左手不停转动药瓶,让瓶子里所有粉末均能接触溶媒,加以振荡至全部溶解。
2进针角度确定技巧
在教科书中指出,20角进针为宜,而在临床工作中,要根据血管状况确定进针角度,在进针过程中,要让患者绷紧皮肤,若血管较粗直者,要适当使进针角度增大。
3血管选释技巧
想穿刺成功,首先确定进针点位置,根据患者血管条件而定。如果血管条件不佳,则选择一小段有弹性的血管(尽量较直的),在其下方进针(1cm处),正好在血管弹性好处入针,出现回血时再送针少许即可。
4止血带的使用
成功穿刺后,所用止血带一定向后解开,这样可以防止止血带牵拉皮肤,特别是针尖进针浅时,出现渗出肿胀。
5判断穿刺成功技巧
发现穿刺后不回血,简易判断法:进针停止,用左手固定针翼,用右手的拇指在穿刺血管上方挤压(距针头2cm处,向针头方向),如出现回血,则针头在血管内,说明穿刺成功。
6排除点滴不畅技巧
用针柄反向固定法,给患者穿刺成功后,针柄按右时针旋转一圈(针头斜面向下),然后固定针柄。此法较简单,又便于操作,避免液体渗出的同时增加滴速,另外,还减轻药物引起的刺激疼痛。
7液体外渗处理
用马铃薯外敷,把马铃薯洗净(新鲜的),并切成目4mm的薄片,外敷于液体外渗处,覆盖住渗液肿胀面积,为减少水分蒸发,马铃薯片上面再覆盖塑料薄膜,5h更换一次,至肿胀消退。
8拔针小技巧
拔针同时对折小飞机进端的PVC管。好处:不容易回血;避免针头污染(拔针后不易滴血)等。
9按压方法和时间
凝血时间为4min-12min,拔针后按压10min-15min,采用纵轴直压法,切勿揉搓压、横压及间断压。即拔针时,让手指和血管平行,且手指的顶端要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的1.5cm左右,在血管上面直接按压,注意血管针眼、皮肤针眼均被压住,这样可以预防外渗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