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急诊到肿瘤,为了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肿瘤的各种基础护理,我被安排到PICC门诊学习管道的维护以及管道相关的各种知识。
每天到那去进行置管和管道维护的大部分都是肿瘤患者,他们需要进行周期性的化疗,为了保护患者的外周血管,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PICC管道起了很大作用。
在这里每天都能见到男女老少各种年龄段的患者,有独自过来,也有家人朋友陪伴的,有强颜欢笑也有闷闷不乐或是痛苦不堪的,每个眼神的背后都有艰难的抉择。
今天是我过来的第二天,一早,门口排着一位年轻的女性,戴着口罩,斜靠在门框上,眼睛睁得很大,却很空洞,她在想什么呢?我不知道,状态很差却分明写在脸上。
我迅速忙完手上的事,把她迎了进来,“你好,今天你一个人过来的呀?”
她缓慢坐到椅子上,朝我点了下头。
“怎么啦,是不是没有休息好啊,你看起来精神不太好呀!“
她顿了一下,缓慢脱下一只衣袖,在椅子上躺下,“我感觉难受,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
“感觉哪里不舒服呢?”
“心里难受,压力好大,我不想治了,人总是要死的,死了就不会再难受了。”
我打开消毒包,轻轻揭开她胳膊上的贴膜,“是啊,人在经历痛苦的时候,确实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也有过。”
她的目光很快定格在我的脸上,我朝她笑笑,“那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
她把头扭过去,“我们不一样,我现在活着是累赘,当我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我就想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
“你看起来年纪不大,结婚了吧,有孩子吗?”
说到孩子,她的情绪有些激动了,一颗泪珠从眼角滚落下来,“我有两个孩子,老大七岁,老二三岁,都是姑娘。”
“两件小棉袄呀,真幸福,我也有个姑娘,孩子真的是降临在人间的天使,每次碰到啥不开心的事,只要想到孩子,瞬间就有了力量。”
“是啊,我最舍不得的就是我的孩子,特别乖,大宝才七岁,自从知道我生病了,孩子突然变懂事了,还帮忙照顾我和妹妹。”
“是啊,你生病了,孩子都开始变了,懂得改变自己去面对,如果孩子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她会怎么看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妈妈是个胆小鬼,都没有勇气去战胜病魔。”
她收起眼泪,“是啊,最近我的心情糟糕透了,我不是个正常的妈妈,我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两个孩子以后的开销还很大,我现在又不能上班,我是个没用的人了。”
“看得出来,你很爱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生病了,你就不爱她们了吗?”
“当然不是,我依然爱她们。”
“那你的这种心态对孩子有影响吗?”她把头努力地上仰,不让眼泪落下来,“最近状态太差了,老是吼她们,甚至还会动手,可是她们看见我回家,依然高兴地像过节一样。”
“那么作为妈妈,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都这么开心吗?”
“当然,哪个妈妈不希望啊!可是我要怎么做呢?”
“其实你要做的说起来很简单,你只需要调整好自己,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要让孩子感觉妈妈生病了,就不爱她们了,生老病死本身就是自然规律,这次疫情又有多少无辜的生命离开了,人不能预测死亡,但是可以选择如何度过活着的每一天。”
她擦了一把脸上的泪,“你说的对,我平安度过疫情,已经赚到了,至少我还在治疗,万一有奇迹发生在我身上了呢?”
我分明看见她的嘴角在上扬。
“谢谢你,我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加油,毕竟我们不再是自己一个人了,我们都要做勇敢的妈妈。”
维护好她的管路,她快速整理自己的衣服,不再像来时那么无精打采,双目无神,走出门去又折回来“放心,我会做个勇敢的妈妈!”
前段时间护士长和我们分享了一个新的概念:“叙事护理”,在临床中接触不同的患者,尤其是一些患了颇为严重疾病的患者,他们往往会变得很脆弱,甚至消极,家人越是爱护,越是劝说,他们越会感觉亏欠,往往不是很亲近的人一句劝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重新燃起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于是在肿瘤科,叙事成了常态,把它融入到我们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对患者的倾听,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意义重构,修复心理创伤,在完善对患者整体护理的同时,更能获取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提高疾病治疗的成功率,让叙事常态化,生活化,让生活工作充满爱!
技术与人文是医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我们要做的不单单是护理好一个疾病,而更多的是要去关心患者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只有内心强大了,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作者:杜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