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呼吸道、皮肤感染。
2.饮食护理 高热可引起的机体消耗,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注意补充蔬菜、水果,变换膳食花样和口味,促进食欲,补充营养。
3.发热护理 观察体温和皮肤黏膜,每4~6h测量1次,并准确记录,以判断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观察病人皮肤情况,检查有无指、趾甲下线状出血、手掌和足底无痛性出血红斑、Osler结节等周围体征。
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等,及时记录降温后体温变化。及时更换被汗浸湿的床单、被套,为避免病人因大汗频繁更换衣服而受凉,可在病人出汗多的时候,在衣服与皮肤之间衬以柔软的毛巾,便于及时更换,增加舒适感。
病人高热、大汗要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注意补充电解质,记录出入量,保证水及电解质的平衡。注意口腔护理,防止感染,增加食欲。
4.正确采集血标本 正确留取合格的血培养标本,对于本病的诊断、治疗十分重要,而采血方法、培养技术及应用抗生素的时间,都可影响血培养阳性率。告诉病人暂时停用抗生素和反复多次抽取血的必要性,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留取血培养标本方法如下:对于未开始治疗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应在第一日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已用过抗生素病人,应停药2~7d后采血。急性感染心内膜炎病人应在入院后3h内,每隔1小时取1次血标本,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
每次取静脉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并周期性作革兰染色涂片和次代培养。必要时培养基需补充特殊营养或采用特殊培养技术。
5.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体温、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心脏杂音的部位、强度、性质有无变化,如有新杂音出现、杂音性质的改变往往与赘生物导致瓣叶破损、穿孔或腱索断裂有关;注意观察脏器动脉栓塞有关症状,如病人肢体活动情况、协调动作如何、神志意识变化等,当病人发生可疑征象,尽早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告诉病人病原菌隐藏在赘生物内和内皮下,需要坚持大剂量全疗程时间长的抗生素治疗才能杀灭,要严格按时间、剂量准确地用药,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注意保护病人静脉血管,有计划使用,以保证完成长时间的治疗。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如有发生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抗生素应用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