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话题——一步到位法PK常规留置法
在急诊科,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其作为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的替代产品,急救护士越来越青睐这种外周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因质地柔软,对血管内膜机械性损伤小,在血管内留置时间长,避免了反复的血管穿刺,能满足急危重患者抢救、转运、围手术期输液、术中快速输血、补液的要求,现已被临床急救一线广泛使用,并且从开放式到封闭式,再到安全型留置针,不断得到改进,推陈出新。
在急诊科,尤其是院前急救时,护士有时需要在室外或是颠簸的救护车上,对急诊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操作。急诊科的患者,很多患者因失血、失液,休克而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微循环痉挛等因素,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带来与院内操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传统的常规留置法是这样的,进针见回血后,护士左手往前推送套管,右手往后退针芯,这种常规方法穿刺失败率较高。以上臂的外周血管为例,进行原因分析如下:
常规法进针时,常常是左手固定、握扶选好的患者上肢穿刺部位,此时,在左手的固定下,血管显示良好。但是,一旦操作者松开左手,用左手往前进套管的时候,由于血管不再被左手固定,就会变得“弯曲”,不再像原来那样笔直易进针了,在走向、角度上,都有可能发生些微的变化和轻度移位。而操作者的左手还照样往前推进套管,这种情况下,套管就容易发生尖端的弯曲、打折等形象,或是抵在血管壁上,导致穿刺失败。这种情况下的失败,并非是护士没有扎准血管,而是由于在往前推进套管时,造成的失误。其次,护士左手与右手同时并用,一手送套管,一手退针芯,患者的肢体失去有效固定,患者稍有躁动或救护车出现颠簸,就会导致操作失败。
常规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适用于那些血管质量良好的患者,患者血管粗、直、血管位置固定无滚动。
但是,在急救一线,患者多为急危重患者,在突发疾病或外伤的应激状态下,去哪里找这么理想的血管可供护士选择?在血管和急救条件较为苛刻的院前,护士再用常规法进行穿刺,操作成功率就会大大下降。
我们可试试高手们的穿刺秘籍——一步到位法,提高穿刺成功率,适应急救护理条件。
一步到位法具体是这样:同常规的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俗称的头皮针)的穿刺方法一样。进针见回血后,右手持针继续沿血管方向潜行,一步到达操作者所认同的进针长度。穿刺过程中,护士的左手是固定不动的,该怎么固定皮肤就怎么固定,感觉进针长度可以了,准备退针芯时,左手腾出固定套管针,同时亦能起到固定患者皮肤及肢体的作用。如此,左手固定,右手退针芯。针芯退出后,右手持敷贴,将整套套管针粘贴牢固,操作完成。
这种穿刺法的进针长度主要根据血管的具体情况而定。又粗又直且长的血管,软管可全部进入血管;若血管条件不好,只有短短的一小截,护士就要适可而止,即使软管留在皮外一部分也可,因为,相对于一次性输液钢针的普通胶布或输液贴,留置针敷贴的粘贴能力较强,固定留置针很牢固,护士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一步到位法留置套管针,就像扎头皮针一样,该怎么进针就怎么进针,进针长度、角度、方向完全一样,完全可参照头皮针的穿刺经验来走,所不同的,就是静脉留置针穿刺比之静脉输液钢针的穿刺,多了退针芯的步骤。
一步到法注意事项:穿刺之前要特别注意,将静脉留置针的针芯松动一下,以便于针芯顺利退出,确保穿刺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