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护网 首页 临床 外科护理 图文 查看内容

伤口治疗师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2015-3-6 11:17| 查看: 1410| 评论: 0

伤口治疗师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2015-03-06 11:17 来源于:网络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内地取得国际认证的伤口治疗师回院工作后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情况。方法采用自 制调查表对取得伤口治疗师资格6个月以上者进行调查。结果78名伤口治疗师参与调查,其大部分所在医院成立 了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并开设了专科门诊,60.2%的伤口治疗师参与专科门诊,但相应的执业管理规定不完善,收入与 工作量不成正比。78名伤口治疗师中,20.5%为全职,42.3%每周工作时间大于20h,均积极从事临床、咨询、教学和科 研工作,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主要为缺乏技术指导或支持、缺乏其他医护人员支持与配合、缺乏咨询和教育工作的时 间、缺乏外出学习经费以及自身科研能力不足。结论伤口治疗师工作环境有待改善,需加强人才培养和取得医院 支持来促进职业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丨问卷调查;护理;环境;伤口治疗师

目前,急慢性伤口的发生率不断增长,创伤导致 的急性伤口数量巨大,而生活及饮食习惯等的变化导致糖尿病足、压疮、下肢血管溃疡等慢性伤口持续 增加[1_2]。随着急慢性伤口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对伤 口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伤口治疗师(Wound Expert or Certificated Wound Specialist)作为伤口 管理的高级专业人员,在提高伤口管理效果、降低住 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 推动我国伤口学科发展,2010年3月我国第1所伤口治疗师培训学校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3],目前 我国内地共2所伤口治疗师培训学校,已培养伤口治 疗师147名。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内地伤口治疗师培训 后职业发展现状和工作环境情况,旨在为伤口治疗 师职业化发展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3年10~11月,对我国接受并通 过欧洲伤口管理协会(European Wound Management Association,EWM A)所认证的伤口管理培训课程[3], 取得国际伤口治疗师资格认证后回院工作时间在 6个月以上的112名伤口治疗师进行调查。

1.2研究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①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 及医院情况等。②工作环境情况:如所在医院是否重 视伤口护理、是否有相关的制度、是否开设伤口门诊 等。③职业发展情况调查:临床工作、教学、科研、咨 询工作及自我发展的状况及所遇到的困难等。

1.3研究方法问卷采用电子邮件和信函方式进 行发放和回收,共发出问卷112份,回收83份,回收率 为74.1%,其中5份问卷因调查对象目前仅从事行政 及管理工作,不再从事伤口相关工作无法进行问卷 相关内容的回答而剔除。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 计分析,采用均数、中位数、频数、百分比、百分率等 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 _般资料78名目前从事伤口工作的伤口治疗师中,女76名,男2名;年龄26~51岁。大专学历12 名(占15.4%),本科学历61名(占78.2%),硕士及以上 学历5名(占6.4%);职称为护师16名(占20.5%),主管 护师51名(占65.4%),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1名(占 141%);职务为护士长27名(占34.6%),科护士长8 名(占10.3%);工作年限为4~31年,从事伤口护理平 均年限为(5.62±1.07)年;已取得伤口治疗师资格平 均年限为(2.31±0.34)年。所在科室主要分布在伤口 治疗中心、骨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所在医 院为三级甲等医院73名(占93.6%),二级甲等医院2 名(占2.6%),社区医院3名(占3.8%);所在医院床位 数为68~5000余张不等,78名人员分布在全国16个 省份27个市、自治区的56家医院。 

2.2工作环境情况70名(占89.7%)伤口治疗师所 在医院有伤口/造口专科护士;72名(占92.3%)所在 医院有伤口/造口护理小组;59名(占75.6%)所在医 院开设了伤口 /造口门诊,其中8名(占10.3%)所在医 院只开设伤口门诊,25名(占32.1%)所在医院只开 设造口门诊,26名(占33.3%)所在医院有伤口门诊 和造口门诊;47名(占60.2%)伤口治疗师参加伤口/ 造口门诊工作;35名(占44.9%)所在医院建立伤口/ 造口执业管理规定,伤口治疗师按规定上岗;69名 (占88.5%)所在医院有伤口 /造口会诊制度,可进行 科室内外及全院内外会诊;51名(占65.4%)所在医 院会定期评价伤口/造口护理工作;51名(占65.4%) 所在医院比较重视伤口/造口护理工作;大部分医 院/科室对伤口治疗师待遇提升不大,8名(占10.2%) 伤口治疗师所在医院/科室可提供优先晋升的机会, 14名(占17.9%)所在医院/科室有额外津贴,29名(占 37.2%)所在医院可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仅12名 (占15.4%)伤口治疗师月薪收人与伤口护理工作量 相关,其余均没明显关联。

2.3职业发展情况在临床伤口护理实践方面,78名 伤口治疗师中16名(占20.5%)专职从事伤口护理工 作,60名(占79.5%)还兼职管理或其他临床工作,每 个月参与或指导完成的伤口例数为3~600例,33名 (占42.3%)每周工作时间大于20h,最常处理的伤口 类型依次为压疮、糖尿病足、外科伤口、血管性溃疡 等,其进行临床实践工作主要依靠伤口培训学校所 学的课程、书籍和指南、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期刊上 的科研成果来指导。在咨询工作方面,78名伤口治疗 师均进行伤口咨询工作,来咨询的人群包括护士、患 者家属、患者及医生等,36名(占46.2%)仅为其所工 作的科室或者门诊提供咨询,42名(占53.8%)则为整 个医院及外院提供咨询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77名 (占98.7%)伤口治疗师参与教学工作,包括伤口治 疗师培训学校的教学、相关领域继续教育课程培训、 不定期开展伤口护理培训或教学等。在科研方面, 40名(占48.7%)伤口治疗师进行过伤口相关科研工 作,21名(占26.9%)获得过科研基金,75名(占96.2%) 在期刊上发表过文章,45名(占60.3%)发表过伤口 相关的科研文章,目前共发表文章204篇。在自我发 展方面,成为伤口治疗师后,57名(占73.1%)参与过 国内伤口学术会议,15名(占19.2%)参加过国际伤 口学术会议;19名(占24.4%)成为当地伤口造口及 失禁学术委员会成员,其中主任或副主任委员5名; 大多数伤口治疗师会通过短期培训班或者研讨会等 进行伤口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

伤口治疗师在职业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 较多困难。在临床伤口工作方面,遇到缺乏技术指导 或支持、缺乏其他医护人员支持与配合、缺乏领导支 持、缺乏专门诊室或换药室、患者不信任等困难的伤 口治疗师占51.3%~77.0%;在伤口咨询和教学工作 方面,遇到没有足够的时间、缺乏领导与科室支持、 没有适当的场地、自身知识不足等困难者占50.0%~ 78.2%;在伤口科研工作方面,遇到科研能力不足、 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足够的经费、专业知识不足等 困难者占53.8%~88.5%;在自我发展方面,遇到没有 足够的经费、没有足够的时间、缺乏医院及科室领导 的支持、缺乏相关信息及获取途径等困难者占 57.7%~80.8%

3讨论

3.1中国伤口治疗师的工作环境亟需改善伤口

治疗师是向医务人员、患者和其他学科人员提供专 业咨询,以循证策略为基础预防和治疗各种不同类 型的伤口的高级专业人员[〜]。在美国,高压氧技术 人员、护士、医生、足病师等医务人员均可参加美国 伤口管理委员会、美国伤口愈合委员会的培训,取得 伤口 治疗师(Certified Wound SpecialistCWS)的资 格认证[W,而在欧洲,国际慢性伤口委员会也对医 生、护士、物理治疗师等进行伤口专家(Wound Expert) 资格认证[7] ,因此, 国外的伤口治疗师不仅有护 士,还有医生、足病师、物理治疗师等。目前我国伤口 治疗师培训学校培养的伤口治疗师均为护士,随着 我国护理专科化发展和对专科护士的培训要求,我国 部分省份已培养伤口 /造口专科护士[8]。基于对伤口专 科化发展和分层化培养的需求,我国伤口治疗师的 培养在护理人员中定位于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层次,是较上述伤口/造口专 科护士更高层次的专业伤口管理人员。目前我国伤 口治疗师认证方式为国际认证,而国内没有机构对 其认证,也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其执业范围和职责, 这使得其在我国的执业活动受限且存在法律风险。 本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医院没有建立伤口护 理人员执业规定,而目前中国伤口治疗师的执业主 要就是依靠各医院的规章制度,在尚未出台全国性 的规定的情况下,若医院也无相关管理规定,将使 伤口治疗师的工作没有安全保障,也不能充分发挥 其作为高级护理人才的作用,因此,中国急需设立权 威机构对伤口治疗师进行国内认证,建立相关管理 制度,明确其职责和执业范围,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使得伤口治疗工作有章可循,以促进伤口治疗师的 工作能顺利开展和充分发挥其在专科领域中的作 用。虽然51.0%的医院比较重视也会定期评价伤口 护理工作,但仅15.4%的伤口治疗师的收入与伤口 工作量相关,仅小部分医院对其工作成果有优待或 奖励,总体来说医院对伤口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 不够,对伤口治疗师的工作也没有良好的激励政策; 另外,虽有75.6%的伤口治疗师所在医院开设了伤口 / 造口门诊,但造口门诊较多,伤口门诊相对较少,某 些伤口治疗师挂职在造口门诊进行伤口工作,没有 独立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技术设备,不能发挥其在 伤口管理特别是疑难慢性伤口管理中的作用,因 此,伤口治疗师在回院开展工作时,要积极与高层 管理人员沟通,取得其支持,要在工作中加强对伤口 新理念新技术的宣讲和推广,脚踏实地做出成效,并 将成效向医院管理者进行报告,取得其重视,提供外 出继续学习的机会,提供设备和技术指导,建立奖励 机制等。

3.2中国伤口治疗师的职业素质需进一步提升本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伤口治疗师作为伤口专科的高 级人才,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科研、咨询工作中都 发挥了较大作用。伤口治疗师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和 咨询工作做得相对较好,但参与科研较少,科研论文 撰写能力较差,科研能力欠缺。分析其原因,在我国 进行伤口治疗师培养时,为使其学成后能尽早在临 床上发挥作用和促进伤口专业的快速发展,前几期 的培养人选多为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职位或影响 力者,综合考量学历,因此,前期的伤口治疗师临床 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但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 (主要为本科)、科研能力较弱,对此可通过加强入职 后教育来提升现有的伤口治疗师的学历层次。在后 期的伤口治疗师培养中,需提高对学历(如硕士)的要 求,在培训中也同时注重对科研能力的培养。

3.3中国伤口治疗师的发展道路需专业化和合作 化伤口治疗师在职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突出困难是 缺乏技术指导及支持、缺乏其他医护人员支持与配 合、缺乏咨询和教育工作的时间以及缺乏外出交流 经费,这些原因可归纳为外在因素。造成这一困境 的主要原因是:①国外的伤口护理教育发展较成熟, 如欧洲有23个国家成立了国家伤口护理组织,以促 进伤口护理教育,但亚洲整体比较落后,仅土耳其成 立了国家伤口护理组织[9],我国对伤口护理认识和 重视程度也还远远不够。②伤口愈合理论和治疗技 术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和进步™,但国内知识更新较 慢,伤口管理理论技术及理念落后,伤口治疗师回院 工作后,遇到疑难问题时,缺乏其他高层次的伤口专 业人员进行协商和讨论,加上目前很多医院管理者 甚至是医生对伤口治疗的观念还没有转变"1],要取 得医院经费支持、医生的支持和合作也有一定难度。 ③大部分伤口治疗师因有行政职位或年资较高,要 兼职管理和其他临床工作,专职从事伤口工作者较 少,也缺乏时间进行伤口咨询和教育工作。因此,要 加强对伤口管理理念的推广和教育,促进伤口治疗 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首先,尽量培养专职从事伤口 护理工作的高级人才,对已兼职管理工作的伤口治 疗师,可借鉴“双职角色功能”来同时兼顾专业发展和 护理管理其次,专业化的发展需要深人的专科知 识和技能,因此要不断进行继续教育,积极对外交 流,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促进专业化;再次还 需要从上到下成立伤口专业组织,不断更新知识和 培养人才,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相互交流和探讨, 达到能承担临床伤口治疗工作的目标,变医生协助 者为主动治疗者,建立专业职业形象,促进患者和其 他医务人员对该职业的认可。另外,由于伤口工作涉 及面较广,而我国伤口治疗师为护士,其工作权利有 一定局限,因此,在伤口管理中还需要与其他的专业 人员合作,包括与伤口 /造口专科护士、造口治疗师 的责任分工与协作,与医生的协调与协作,在处理疑 难慢性伤口时需多学科团队协作[ai71,做到分工明 确,合理配置人才,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伤口治疗质量 和效率。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社会需要,专业化护理 是我国护理事业的必经之路,伤口治疗师作为专业 护理人才,应建立完善的认证及管理制度,明确其定

位和职能标准,逐步创建系统的伤口护理学科。

参考文献

[1 ] Sen €K,Gordillo GM,Roy S,et al. Human skin wounds:a major and snowballing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and the economy [J]. Wound Repair Regen,2009,17(6)-.763-771.

[2] 刘佳.敷料更换过程疼痛对慢性伤口愈合轨迹的影响研究[D].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1.

[3] 杨慧,宁宁,廖灯彬.双结合模式培养国际伤口治疗师的实践 [J].护理学杂志,201]26(22):70-72,

[4] Capasso V,Collins J,Griffith C,et al. Outcomes of a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initiated wound care education program:using the 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rvices framework [J]. Clin Nurse Spec, 2009,23 (5 ): 252-257.

[5] ABWM.ABWM Certified [EB/OL]. [2014-08-12].http //www. aawm.org.

[6] APWCA.Certifications offered by ABWH[EB/0L]. [2014-08-12]

[7] ICW. What is the Initiative Chronische Wunden.V. [E^OL] [2014-08-12].

[8] 杨佼佼.基于医学发展的中国护理专科化研究[D].太原:山西 医科大学,2011.

[9] 杨慧,刘晓燕,廖灯彬.关于伤口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探讨[J]. 华西医学,2010,25(4):790-792.

[10] Del RJ. Wound care in the dermatology office:where are we in 2011?[J]. J Am Acad Dermatol,2011,64 (3 Suppl)Sl- S7.

[11] 陈佳丽,宁宁.四川省伤口治疗护理人员现状及相关知识获取 途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5B):4-8.

[12] 蒋琪霞,李晓华,刘云.综合医院双职造口治疗师的角色作用 及其工作模式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 (8) :686-689.

[13] 吕娟,宁宁,叶霞,等.临床实施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J]. 华西医学,2012,25(5) :741-743.

[14] 左建容,廖灯彬,朱红,等.骨科医护一体化伤口管理成效[J]. 华西医学,2013,28(9): 1448-1450.

[15] 宁宁.三级阶梯式伤口治疗T.作模式[J].创伤外科杂志,2012, 14(2)191-193.

[16] 宁宁,陈佳丽,吕娟,等.实施三级阶梯式伤口治疗工作模式的 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0402.

[17] 宁宁,陈佳丽,陈忠兰,等.探讨慢性伤口治疗多学科合作模 式中的团队建设⑴,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 :1373-1375.

刘欢 宁宁 何凌霄 廖灯彬 陈佳丽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