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静脉输液竟然“倒着扎”?操作须谨慎!

发表于:2021-1-11 08:55:05 8808 来自: 辽宁抚顺


导读:病房里转入一名心衰合并慢性肾衰的患者,这天他突然向护士长投诉:静脉输液时,责任护士逆行穿刺,导致其出现心悸、胸闷症状。


原来,因为该患者手背静脉条件差,在接近掌指关节部位,有一条静脉较明显,但不易固定,责任护士就进行了逆向穿刺。当时患者并未提出异议,但液体输完后,患者自觉心悸、胸闷,就认为是逆向穿刺造成的。该患者说,自己有心功能衰竭病史,心内科的护士曾告诉过他,不能逆行穿刺,容易引起心衰,而且还说了不能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什么是逆向穿刺?


逆向静脉穿刺技术与常规向心方向穿刺技术操作方法大体相同,只是输液针穿刺方向刚好相反。逆向静脉穿刺操作时面向患者手指的远端站立,嘱患者将被穿刺手半握拳,呈握杯状。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手腕,大拇指用力将患者手背皮肤向近心端方向牵拉,使皮肤绷紧,静脉充盈良好,右手持针柄,在血管上方或血管旁进针,进针角度以35°~40°为宜。



逆向穿刺是否可行?


(1)逆向穿刺法通常选择手背远心端下1/2或1/3处的血管进行,液体在静压下输入人体后,可迅速到达静脉吻合支。经多条吻合支回流,且回流非常快,因而滴速不受影响。


(2)在静脉系统中,由微静脉至右心房的压力降落仅15 mm Hg,说明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很小,静脉回流量并不会因穿刺方法的不同而受到影响。


(3)与顺向穿刺输液法比较,逆向穿刺输液法更易于固定,提高一次穿刺输注成功率。并且根据手足背静脉解剖学特点,逆向静脉穿刺输注也不易引起局部肿胀、渗出、疼痛、输液不畅、静脉针头脱出等异常反应,同样安全可靠。


综上,逆向穿刺输液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逆向穿刺真的会诱发心衰吗?


据相关文献显示,对长期静脉输液、老年、儿童、消瘦、血管条件差患者可应用逆向静脉输液,并与常规顺向静脉输液交替使用,可有计划地选择和保护大血管,使长期输液受损的血管得以恢复,且遵循“由小到大、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的使用原则,使得穿刺范围更加广泛。


然而,须注意以下风险:


1、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输液


由于重力作用以及下肢处于远心端的影响,下肢的静脉循环不如上肢,下肢输液药物能通过心脏泵血达到全身各处起效的时间慢于上肢输液。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大手术后等需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差,加之手术会造成失水、失血,血液变稠、血流缓慢,因而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如果输液针扎在下肢,病人下肢的活动会受到限制,这样就会造成其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更差,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如果静脉中的血栓脱落,栓子一旦栓塞在肺、脑、肾等部位,还会引起严重后果。


2、末梢细小静脉不能进行逆向穿刺


采用逆向穿刺输液时选择静脉血管时,不应选择手指、足趾向上回流的小静脉。因此处无交通支,如果逆向穿刺将造成血液淤积,致使穿刺输液失败。


3、水肿患者不适用逆向输液


水肿患者如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这些水肿患者因为血容量扩张引起静脉压升高,栓塞等致患肢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静脉压升高可使毛细血管静脉端的静水压升高,从而造成毛细血管静脉端的组织间液回吸收障碍,使滤出大于重吸收,导致组织间液扩张,如果行逆向静脉穿刺输液,轻者液体不滴,重者加重组织间液扩张,加重肢端水肿,给患者增加痛苦。



根据上述分析可见,逆向穿刺并不一定引起心衰,然而却有一定的禁忌,应用存在风险。案例中心衰合并肾衰的患者,很可能伴有水肿,若如此,便不宜逆向穿刺。这也提示我们在进行逆向穿刺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好评估。而心内科护士在进行宣教的时候,也应注意宣教的正确性,避免造成患者的误解和疑虑。


参考文献:


苏萌,张慧瑛.逆向静脉穿刺输液法的应用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71-372.

收藏
送赞 1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