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脂肪乳外渗后不仅是处理,分析与总结也很重要

发表于:2022-11-22 09:30:37 1461 来自: 湖南长沙
10%或 20%的脂肪乳是一种高渗溶液,性状粘稠,临床中输注时间较长,滴注滴注缓慢。一旦血管渗漏,外渗处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如果不及时处理 ,会出现皮肤颜色改变 ,甚至发生组织坏死[1]。

科室最近出现1例脂肪乳外渗案例,在护士长带领下,经过及时有效处理后,患者恢复效果满意,科室也进行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我们护士也收获颇多。

案例:

患者,男,78岁,因“腹痛、呕吐、腹泻1周”于2022年6月9日9:58步行入院,既往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史,按照医嘱输注脂肪乳。

6月12日13:00续滴脂肪乳250ml,16:00发现患者穿刺部位(通道建立肢体有烫伤史,留有瘢痕,除疤痕部位外,其他皮肤颜色正常。)局部发红,范围约为4cm*5cm,局部有疼痛感,立即停止液体滴入,重建静脉通路,红肿处间断冷敷10~15分钟后予以多磺酸粘多糖(喜辽妥)外用涂抹(涂抹范围为后面出现大面积红肿的范围)。

6月13日8:00查看患者,外渗处皮肤发红范围较前扩大,约为15cm*20cm。告知护士长后,改为50%硫酸镁湿热敷。

6月14日8:00患者外渗处皮肤发红颜色明显消退,疼痛感减轻,停用硫酸镁湿敷,继续喜辽妥外用涂抹。患者当天上午要求出院,护士每天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6月14晚上患者皮肤和疼痛明显好转,6月16日完全恢复正常。


1.png       
图1   6月12日 16:00

2.png    
图2   6月13日 8:00

3.png    
图3   6月14 日8:00

护士长带着我们对外渗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在高渗药物输注时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1、穿刺处选择部位为瘢痕肢体,并接近肘关节处,增加了外渗风险。高渗药物输注时应选择最有可能完成全程治疗的穿刺部位,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要避开静脉瓣、关节、疤痕、炎症、硬结等部位的静脉穿刺。

2、患者输注脂肪乳时,无陪人陪伴,患者多次独自上厕所,增加了穿刺针移位风险。在输液前应和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最好陪人陪伴。

3、患者主诉液体不滴时,护士没有充分关注,并引起重视。强调评估的重要性,要求护士肉眼观察(皮肤发红、压痛、肿胀、渗出)和触诊及患者主诉(感觉异常、麻木、麻刺感)相结合并要求护士应会识别并发症的征象(如移位、发红、硬、肿胀、外渗、硬结、皮温升高和渗液)。护士长认为,在高渗药物输注过程中,液体滴入速度减慢可作为液体外渗的一个警示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视。

小结

1、静脉输液时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操作,那么静脉输液过程所带来的相关风险如外渗、发热等,护士应充分的了解,并根据患者不同的输入药物情况(长期输液/输注高渗药物),做好输液巡视。充分的重视安全输液的过程。

2、运用沟通艺术,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告知患者和家属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异常内容的观察与反馈,让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参与到输液安全管理中来。没有陪护患者,护士应特殊患者特殊处理。

3、让每个护士都要知道事前预防比事后处理好很多的道理。科室对于部分护士巡视流程不到位、高渗药物输注注意要点不掌握者,可以采取提醒、督查、科内警示、KPI考核等方法,促进大家输液安全意识的提升。

4、强调发现问题及时回馈给护士长的重要性,这样特殊患者特殊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5、不良事件的发生虽然不能杜绝,但能预防。只要我们都去重视、都去关注,此类事件的发生会越来越少,为患者带来的事后痛苦也会越小,可能,我们护士工作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韦彩丽.新鲜扶桑叶冰敷用于脂肪乳外渗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13(9):132-134.

来源:  紫燕        
本文为外科护理原创,感谢作者来稿!
收藏
送赞 2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