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肠道微生物与健康息息相关,当它的多样性降低,容易引发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症状。婴幼儿时期的肠道菌群结构似乎更为重要。但是,生命最初,肠道微生物如何建成?他们的组成如何影响孩子的健康?哪些因素会干扰它们的结构和稳定?
研究越多,未知也越多。为了探索未知,MGH 胃肠道科主任、Broad研究所教授Ramnik Xavier带领团队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肠道菌群的起源,挖掘抗生素、其他环境因素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15日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这一最新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婴儿从出生成长至3岁期间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结果发现,一些典型因素,例如出生方式(顺产和剖腹产)、接触抗生素(包括是否接受过多种抗生素治疗)等等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
这一研究将推进我们对肠道微生物的认知,从而有利于找到包括1型糖尿病和肠炎等疾病的致病机理和风险因素。
解析婴儿肠道微生物构成影响因素:出生方式、抗生素
来自于麻省总医院(MGH)、Broad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挑选了39名婴儿,从他们出生开始每月定期采集他们的粪便样本,一直持续至3岁。样本经过统一处理后会通过RNA和全基因组测序,以确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种类。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期间,20名受试对象曾接触过抗生素以治疗呼吸道或耳部感染。
在这些不同个体中,研究人员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微生物种类的含量存在差异。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与之前研究相悖的结果:
1. 之前的研究证实,相比于奶粉喂养,母乳喂养的孩子其肠道菌群更为丰富,特别是双歧杆菌;最新研究却发现,虽然这次参加研究的孩子们都有过母乳喂养,但是仍然有一些孩子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浓度较低。
2. 过去的研究发现,剖腹产出生的宝宝在最初的6个月内其2肠道菌群结构较为单一;最新研究虽然发现4名剖腹产出生的宝宝确实肠道菌群结构丰富度较低,但是,7名顺产的婴儿却同样存在这一现象。
这意味着,或许包括孕妇、孩子发育过程中还存在其他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肠道菌群的构成。但是,Xavier强调,生育方式是否影响婴儿肠道菌群,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抗生素如何影响肠道菌群:抗性基因迁移、提供营养?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孩子,微生物种类降低,且倾向于某一菌类占据主导地位。未曾接触过抗生素的孩子,其肠道菌群则较丰富且分布均衡。随着孩子的成长,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孩子,他们的微生物结构稳定性降低,特别是抗生素治疗的时期内。
肠道菌基因组中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基因表达量会在治疗期间迅速上升,会在治疗后迅速下降。但是,一个与抗性相关的小DNA分子——移动元件,操控着抗性基因在细菌之间的传播,会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活跃很长时间。
除了抗性基因的迁移,来自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团队还发现,抗生素可能会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所需的营养,这一最新成果有望为抗生素治疗后针对肠道菌群结构紊乱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虽然抗生素影响的机制还未清晰,但是肯定的是,抗生素确实会影响婴幼儿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这种负面影响甚至会比出生方式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