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护理

发表于:2019-5-15 15:10:52 5388 来自: 湖南长沙




前言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是妇女分娩后常见的疾病之一,若子宫复旧不良未能及时纠正,会引起慢性妇科炎症,致使子宫壁内纤维组织增多,形成子宫纤维化,从而引起月经期的延长和月经量的增多,因此子宫的恢复是产后的重中之重。对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除了药物治疗外,得当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病因





  • 胎盘、胎膜残留、蜕膜脱落不完全。
  • 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或盆腔感染。
  • 子宫肌瘤,如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腺肌瘤。
  • 子宫过度后屈或侧屈,恶露排出不畅,致使恶露滞留在子宫腔内。
  • 胎盘面积过大(如多胎妊娠、前置胎盘等)影响子宫复旧,因胎盘附着部位的肌层较薄;子宫收缩力明显减弱。
  • 多产妇因多次分娩使子宫纤维组织相对增多,影响子宫收缩力。
  • 膀胱过度膨胀或膀胱经常处于膨胀状态,以产后尿潴留最常见。


临床表现

子宫复旧不全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从正常的仅持续3d,延长至7~10d,甚至更长,而且血量也明显增多此时恶露常浑浊或伴有臭味。有时能见到坏死的残留胎盘组织和(或)胎膜组织随恶露一起排出。在血性恶露停止后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护理
  • 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心,多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得当对方的信任,细心做好各项基础护理,耐心讲解,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避免各种不良的因素的刺激,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治愈的信心。
  • 饮食指导:产后多虚多瘀,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之品,饮食易温热、消化并富有营养,可食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的食疗方。
  • 注意保暖:因产后身体虚弱、抵抗力弱,易受风邪侵袭,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不在风口坐卧,避免直接吹风,冬季注意保暖,夏季切不可贪凉,出汗要及时擦干、勤换内衣,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 排尿:为避免产后尿潴留,嘱产妇于胎盘娩出后4h内及时排尿,若产后6h仍不能自行排尿时,应及时处理,如热敷下腹部、针灸、艾灸、穴位封闭、口服哈乐等。若以上方法均无效则需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导尿,特别是剖宫产的产妇,导尿管一般在术后24~48h待膀胱肌肉恢复收缩排尿功能后拔掉。拔管后,产妇要尽量努力自行解小便,否则再保留导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 体位:嘱产妇取半坐卧位,此体位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产后6~8h,产妇在疲劳消除后可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这样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旧,还可避免术后肠粘连及血栓性静脉炎形成。若确诊为子宫后倾后屈位,每天应行胸膝卧位2次,每次15~20min予以纠正,同时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 鼓励哺乳:婴儿吸吮产妇乳头,使乳头、乳晕受到刺激,产妇能条件反射地使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既能引起子宫肌肉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又可以加速子宫复旧,减少产褥感染的危险。
  • 按摩:在产后初期按摩子宫,通过手的机械物理性作用,推挤子宫复旧,通过按摩的节律促进子宫有节律性回缩,通过经穴的调节作用,让子宫肌肉受刺激收缩促进其快速复旧。

小结
影响子宫复旧的最常见原因有部分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胎盘附着部感染,而产后尿潴留、子宫位置异常,子宫肌壁间肌瘤等原因相对少见。广义的子宫复旧,除了子宫的形体恢复之外,在骨盆腔内的位置也必须恢复到生产之前的状态,也就是必须让松弛的结缔组织慢慢恢复原有的弹性。生产后的骨盆腔组织都会松弛,若恢复不良,下腹会有下坠感、容易腰酸,同时也容易导致尿失禁。因此必须避免下半身用力,在产后半年内应尽量避免,不过进行一些产后运动,如进行腹式深呼吸,以及在产后一周躺在硬床上进行抬腿、提臀,或膝胸卧式运动,则能使子宫和下腹有效收缩和复原。


(来源:现代护理 熊娅)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