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静脉采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于:2020-5-12 08:16:09 6577 来自: 辽宁
导语血液检验是判断人体各种功能状态及异常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临床常用的实验检查项目。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技巧是每一个护理人员熟悉的技术操作,静脉采血会导致哪些并发症的发生,是每一个护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至关重要。

一、 静脉采血的定义
静脉采血是将穿刺针插入静脉血管,抽取适量静脉血液用于化验检查的操作。静脉采血主要用于实验室检查,协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一种实施了数个世纪的医疗护理技术,目前仍是最常用的侵入性医疗护理操作之一。

二、 静脉采血的目的
1、 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液标本;
2、 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依据;
3、 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4、 协助医生观察治疗效果;
5、 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 静脉采血的部位
1、 浅静脉:上肢的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腕部及手背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足背静脉。
2、 深静脉:主要是颈外静脉与股静脉,多用于婴幼儿的静脉采血。

四、 常见并发症的种类
1、 皮下血肿;
2、 意外穿入动脉;
3、 局部感染;
4、 神经损伤;
5、 疼痛;
6、 血栓;
7、 晕血、晕针;
8、 止血困难。

五、 并发症的预防
(一) 皮下血肿的预防
1、 确保采血针完全刺穿静脉上侧血管(部分穿刺血管壁可造成血液通过针尖的斜面渗入血管周围组织)
2、 拔出采血针前松开止血带;
3、 按压止血时禁止揉搓,要求垂直穿刺点按压【1】;
4、 血标本采集期间保持静脉采血套件的位置固定;
5、 应观察停止按压后血肿的形成情况,确定静脉穿刺点已经封闭;
6、 在采血区域上覆盖纱布块并适度用力包扎。
(二) 意外穿刺动脉的预防
1、 熟知静脉血管的解剖结构,采集血标本操作符合规范;
2、 尽可能选择穿刺条件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如误穿动脉,积极处理。
(三) 局部感染的预防
1、 静脉采血应用无菌技术,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
2、 护士实施静脉采血过程中应带口罩、手套;
3、 操作前后都应按照标准实行手卫生;
4、 采血前,对于皮肤不清洁者先行皮肤清洁后,在进行消毒;
5、 穿刺部位必须正确消毒,消毒后不可再次触及穿刺部位;
6、 消毒剂自然待干后再行穿刺采血;
7、 拔掉采血针,采血后无菌脱脂棉签或无菌纱布必须在穿刺部位至少保留1-2min;
8、 采血器具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 神经损伤的预防
1、 在熟悉血管神经解剖知识的基础上,小心操作,进针时避免过快或过深;
2、 避免病人在采血过程中移动身体。
(五) 疼痛的预防
1、 在采血前做好解释工作,是病人保持平静、放松;
2、 提高静脉采血技术,缩短采血时间,减少采血失败;
3、 采血过程中,与病人适当沟通,分散其注意力;
4、 采血完毕,告知正确按压穿刺点,避免揉搓,减轻局部疼痛感。
(六) 血栓的预防
1、 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具;
2、 避免反复穿刺;
3、 穿刺过程中避免随意调整针头;
4、 采血后正确按压穿刺点,避免揉搓;
5、 避免穿刺后肢体活动过度;
6、 关注病人凝血功能情况,有异常应积极处理。
(七) 晕血、晕针的预防
1、 采血前向病人解释采集血标本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2、 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静脉采血操作,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晕血病人应采取平卧位采血;
3、 采血过程中,与病人适当沟通,分散其注意力。
(八) 止血困难的预防
1、 了解病人凝血功能情况;
2、 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具及静脉血管进行穿刺;
3、 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
4、 采血后正确压迫穿刺点,避免发生移位;如有凝血功能异常者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六、 并发症的护理
1、 皮下血肿的护理
在穿刺过程中或拔针后,因血液经血管壁上的穿刺孔进入静脉血管外,形成皮下血肿,肉眼可见局部瘀斑且可触及肿块。一旦确定形成了肿块,必须立即解开止血带,拔出采血针,并局部适当按压。早期可用冷毛巾湿敷,3-5min更换一次冷毛巾,一般冷湿敷时间15-20min,每隔10min查看局部皮肤情况;后期可用热毛巾湿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皮下出血的吸收,方法基本与冷敷相同,一般水温控制在50-60OC,防止烫伤【2】。婴幼儿、老年人或者对温度不敏感的病人,冷敷或热敷时更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间隔10min观察皮肤情况【3】。
2、 意外穿刺动脉的护理
穿刺中可见鲜红色的血液,快速的血流,采血管内的血液有节律性的搏动。如误穿动脉,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球垂直穿刺点加压按压,局部按压至少5min或者封闭穿刺部位【4】,按压后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血肿、青紫等不良反应,并积极处理。
3、 局部感染
静脉采血后局部感染轻者可见穿刺处发红,伴或不伴肿胀、疼痛;重者可致穿刺处血肿,引起发热,甚至导致败血症等全身感染症状,因而穿刺前应正确规范消毒,做好预防;如已发生局部感染,则加强局部消毒、观察,使用抗菌辅料,监测病人体温变化,按医嘱正确抗感染治疗。
4、 神经损伤的护理
静脉采血过程中病人出现一过性或永久性穿刺侧肢体疼痛、麻木、活动障碍等症状需考虑神经损伤。如发生损伤,则立即拔针,并安抚病人,给予解释,根据情况处理,避免患肢负重,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按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物理治疗,促进恢复。
5、 疼痛的护理
正确评估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血液采集;如有疼痛感较强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分散其注意力,缩短采血时间。
6、 血栓的护理
肢体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局部皮温皮色异常,甚至臂围增粗等现象提示可能有血栓形成。一旦经b超确诊,需制动患侧肢体,请血管外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进行溶栓处理,同时加强生命体征情况观察记录。
7、 晕血、晕针的护理
评估采血过程中病人有无害怕、紧张哪个、焦虑、呼吸困难等情况,重视病人主诉,一旦发生晕血、晕针现象,立即将病人抬到空气流通处或给予吸氧;坐位病人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监测生命体征,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严重者按急救流程处理;老年人或有心脏病病人要注意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
8、 止血困难的护理
采血结束按压穿刺点后仍有出血不止者,应继续压迫穿刺部位,报告医生,查找原因,关注病人凝血功能,积极止血;必要时请外科医生进行加压包扎或通过输注血浆、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等帮助止血。

七、 总结
让护理人员掌握静脉采血的技巧,静脉采血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掌握了静脉的解剖结构,按照静脉血标本采集规范执行,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亚静   谢娜妮

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

  • 联系我们
  • 邮箱:zhih512@qq.com
  • 电话:0731-85054048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 9:00 - 17:00 )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