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PICC导管尖端位置一直是临床医生护士研究的热点,2016版INS指南提出:对于成年和儿童患者,将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定位在CAJ(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点)或靠近CAJ的上腔静脉的下段。具体在体表上为胸部正位片第5胸椎下缘至第8胸椎上缘或胸骨右缘第2、3前肋间隙。
对于下腔的置管点,2016版INS指南提出: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应位于膈膜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内,腹部平片第1腰椎位置,也有文献建议导管尖端位于腰2~3椎体水平。
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PICC导管尖端位置过深或过浅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过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过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目前国外行PICC置管多采用磁导航实时定位,国内也有在DSA下、EKG下实时定位置管的,但大多数是依据体外测量来确定置管长度,置管成功后行胸部X线定位。
PICC置管中主要涉及的体外测量有:置管前双侧臂围或腿围测量、导管预置入长度测量及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调整长度测量。下面介绍临床常用测量方法。
目录
一、臂围/腿围测量
二、预置管长度测量
三、X线定位后导管
过深或过浅调整长度测量
一、臂围/腿围测量
测量双侧,松紧以软尺贴紧皮肤但无勒痕为宜,精确到1mm。
1.臂围测量
(1)成人:
肘横纹上10cm处上臂周径。
(2)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处上臂周径。
(3)7~12岁儿童:
差距较大,一般认为上臂长度>20cm按成人方法测量。上臂长度≤20cm按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方法测量。
2.腿围测量
(1)成人: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连线1/2处大腿周径或穿刺点至腹股沟中点连线距离的中点处大腿周径,记录时需注明测量方法。
(2)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中点连线1/2处大腿周径。
二、预置管长度测量
1.上肢置管
让病人平卧于床上,穿刺侧手臂与身体成90°角,并与躯干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心脏位置改变具有年龄特征。
在新生儿期,心脏轴位更接近水平位,随着年龄增长,胸型逐渐由圆桶型变为扁平长直胸型,7~12岁时,心脏位置已接近成年人水平。
故成人、学龄前儿童、婴幼儿、新生儿在测量上方法上有不同。
(1)成人:
①“一”字型测量法:
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加4~7cm。
②肘横纹测量法:
从肘横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加4~7cm,待穿刺成功后减去(肘上)或加上(肘下)穿刺点到肘横纹的距离。
③“L”字型测量法:
测量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再加上右胸锁关节至第叁肋间隙的长度。
(2)学龄前儿童:
自预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骨关节再加1~3cm。
(3)婴幼儿、新生儿:
自预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骨关节。
2、下肢置管
(1)大腿中段股静脉穿刺置管:
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肢体外展弯曲, 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腹股沟中点,再从腹股沟中点经脐部到剑突的总距离。骶髂关节处通常为下腔静脉分叉为髂总静脉的部位,剑突通常为下腔静脉进入胸腔的部位。
(2)新生儿下肢大隐静脉穿刺置管:
将患儿取仰卧位,患儿的下肢呈自然屈曲位,用记号笔在患儿的下肢沿大隐静脉走向,分别在穿刺点、腘窝静脉、股静脉、剑突软骨处作点状标记,测量穿刺点-腘窝静脉-股静脉-剑突软骨的总距离。
三、X线定位后导管过深或过浅调整长度测量
多见于儿童患者。
1.电子胸片:
用电子胸片里测量尺沿血管走向直线或分段测量,所示数值(分段测量为总和)即为实际需要调整长度。
2.胶片胸片:
测量胶片上比例尺所示1cm的实际长度(cm),用尺子在胶片胸片上测得需调整长度(cm),胶片上需调整长度/1cm的实际长度即为在人体上所需调整的实际长度(cm)。
PICC置管体表测量的长度永远不可能与体内静脉解剖完全一致,且成人、儿童及婴幼儿之间,上肢静脉置管与下肢静脉置管之间的测量方法也各不相同。临床上应对PICC置管体表测量的方法进行规范,以提高PICC置管时体表测量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
[2]Infusion Nurses Society.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 J Infus Nurs. 2016, 42 (suppl 1): S1-S110.
[3]赵林芳,曾旭芬,王雅萍,曹秀珠,陈香花,金向红.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留置PICC在78例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09):1089-1092.
[4] 雷素华,赵秀芳,马晶晶,等.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体表测量方法探讨[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5):660-66.
[5]张京慧,李雪兵,贺连香,曹立明,张彩兰,唐四元.肺癌合并上腔静脉梗阻患者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6):692-696.
[6]雷素华,赵秀芳,马晶晶,张静,章小燕.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体表测量方法探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05):660-662.
[7] 李乐之. 静脉治疗临床护士手册[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
[8] 王燕,姜琳.两种体外测量方法在新生儿下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01):84-8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