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 1、血栓性阻塞 下述情况可导致血液反流在输液管腔内形成凝血或血栓: ①输液瓶内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 ②小儿哭闹、患者体位改变,致使输液部位受压等情况造成的静脉内压力增高; ③输液瓶悬挂过低; ④排气管受压或堵塞; ⑤输液管扭曲或打折; ⑥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不当、没有定期冲管或留置时间过长等。 2、非血栓性堵塞 ①输液的药物有结晶(如甘露醇温度过低)、沉淀或浑浊颗粒; ②药物浓度、粘稠度过高(如20%脂肪乳); ③多种药物混合时未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造成不溶性颗粒; ④静脉输液配置过程中微粒污染增加,如多次穿刺橡胶塞导致碎屑脱落,进入人体直接成为不溶性微粒; ⑤静脉输液配置环境未进行空气消毒、净化。 二、处理技巧 1、根据堵塞物的种类和性质进行处理 ①堵塞物是不溶性微粒:应立即拔针,去除诱因,重新穿刺。切勿用含有0.9%氯化钠注射液的注射器强行冲管,以免微粒给患者造成远期危害。 ②堵塞物是刚刚形成的血栓:可用10ml空注射器轻轻地回抽,尽可能地将凝块从管中抽出。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用含有肝素钠(25u/ml)或尿激酶(10万U/ml)的10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夹管5分钟,然后用空注射器回抽,若无回血再反复一次,若再无回血应立即拔针。 2、面对易发生阻塞的患者,应加强巡视 对于血液粘稠度高容易发生阻塞的患者(如休克患者),应加强巡视。特别是这类患者输入脂肪乳类高粘稠度的药物时,应注意输液情况,并进行重点交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