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我国儿科重症医学发展的规范化,应从多方面努力和着手:
1.充分发挥学组或学会的作用:
学术研讨是学术性社团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学组或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学术交流对话平台,已成为儿科重症医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园地。
2.逐步完善临床诊疗规范、标准、指南、专家共识的制订,推动儿科重症医学规范化:
2011年《中华儿科杂志》刊载题名为"儿科临床指南及其相关文件的制定和应用"的述评,强调了儿科临床指南及其相关文件制定的循证医学基础、组织流程、推广实施以及修订过程等。
3.规范儿科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的培养机制:
PICU专业医护人员应经过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规范化培训,确保具有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全面能力。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对PICU专业医护人员应更注重危重患者早期识别和评估及危重症救治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模拟培训是可行实用的培训方式之一。
4.加强儿科重症重点临床问题的多中心协作研究:
国内PICU收治了大量危重患儿,但缺乏前瞻性、多中心的高质量科学研究。多数PICU医护人员忙于应对临床工作,缺乏科研意识及认真观察、收集资料的耐心和热情,科研产出与人口大国不符,以致在制订标准、指南或共识时难以提供来自国内的循证医学依据。
总之,PICU作为儿科重症医学主要的实践场所已经较为成熟,儿科重症医学已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快速发展的儿科重症医学中需要规范也正在规范,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