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症监护室里,危重患者依靠呼吸机呼吸、依靠胃管进食、依靠尿管排泄、依靠血虑代谢、依靠静脉通路补液、消炎、镇痛、镇静......,生命体征仅仅依靠药物和机器维持着,多个脏器逐渐衰竭,即使机器不停的工作,然而死亡仍不可避免。 面对临终者,面对临终者的家庭,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些什么? 生命不仅要求优生,而且要求优死。1967年,英国人桑德斯在英国伦创办第一所安宁疗护院---敦圣克里斯多福安宁院,随后快速发展至欧美各国成为一种社会运动;1983年台湾开始发展安宁疗护;1988年天津成立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标志着我国开始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行列;1996年上海市闸北区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安宁病房成立,成为大陆第一家癌症晚期末病患及不可逆临终病人的安宁病房,是中国正式实施安宁疗护之始。
安宁辽护-让生命的终点不再冰冷
安宁疗护是指对存活预期不超过3-6个月时间,且失去医学救治意义的终末期病患,此时医护人员应尽可能的维护患者的生命品质和人的尊严,提供积极的身体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照顾。 一是临床医生诊断患者已经处于临终期,现有医疗水平无法给其帮助使其得到改善; 二是尊重患者本人的意愿,只有病人不再具有意识时,家属才有权利代为决定。
安宁疗护的三个特点: 一是重视患者的各种痛苦; 二是强调自然死,反对安乐死(安宁疗护不是放弃治疗等待死亡,而是帮助病人自然死亡); 三是不只关注“病”,更多是关注“人”
1)将生命临终阶段视作人生自然过程,不必延长死亡过程; 2)提供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的缓解措施; 3)将患者心理层面的问题纳入整体的治疗照护措施中; 4)提供支持,帮助患者自由自在地生活,直到生命终止; 5)帮助家属在面对患者临终过程中及丧亲后哀伤期的心理调适。
安宁疗护关乎患者的生命质量,关乎医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安宁疗护应走进临终患者的内心世界,化解他们内心的“纠结”,寻找到他们内心的平静点,使他们无痛苦、少折磨、不煎熬,死亡过程安静、有尊严。在这过程中并非强调建立治疗标准,而更多的是依照患者的需要,帮助其缓解疼痛、完成心愿、善终圆梦,使临终者能够得到全人、全队、全家、全程的全方位照护。在临终者告别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光,陪伴的希望不是冰冷的器械,而是人性的温度,让患者的身体少受些痛苦,让心灵多一分慰藉。 参考资料: 1.2016年中国全球护理人文关怀大会.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大会交流——安宁疗护介绍 2.诸海燕,孙彩萍,张宇平,等.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6):832-835. 3.庞连智,施永兴.安宁护理现况及其展望[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5):228-229. 4.路虹,高阳.赴中国台湾访问6所医院安宁病房见闻[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1):59-60.
|